◆ 强化内生动力,完善产业扶持,补齐人才短板,克服作风隐疾,形成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勠力脱贫攻坚的良好势头
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个省市基层一线调研了解到,当前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地区产业发展不够、项目规划论证不够、干部配备面临“人才短板”等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扶贫工作中形式主义有所抬头,导致基层迎检压力较大、出现“资金趴窝”、债务风险有所加重等问题。受访基层干部群众建议,进一步对症施策,啃下扶贫工作中的“硬骨头”,打败“拦路虎”,加快带动群众脱贫。
▲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依托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黑糯种植产业,带动山区群众增收脱贫 石峰摄
脱贫先治“懒”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北涉县水溢河村,四面环山,沟壑纵横,千百年来全村1400多口人靠着1200多亩旱地为生,贫困户就有25个,一直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村民大多收入无几、靠外出打工维生。
脱贫致富的“考题”始终困扰着祖祖辈辈的水溢河人,2016年,涉县供销合作社精准扶贫工作队入驻水溢河村。工作队队长高玉峰介绍,“贫困户有的是文化水平低打不了工,有的疾病残弱做不了活,也有的人是因为懒,不想干活。”
为让水溢河村稳定脱贫,涉县供销合作社“量身定做”产业脱贫计划。高玉峰到山东、山西等地学习考察,引进适合当地种植的富硒红薯、蓝莓、树莓等特色农作物品种,建起了50亩种植基地,除实行股权分红,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地里干活挣工资。
央广华西宁10月19日消息(记者张雷 西宁台记者王春燕)近年来,青海西宁市全力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硬仗,充分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