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归来的雨林(4)

2018-10-13 11:1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如今,虽然护林工作力度很大,但偷伐盗猎情况仍时有发生。这次科考中,考察队员就发现了几处盗伐盗猎的活动痕迹。“盗猎者会把猎枪、铁夹等藏在山上,发现类似迹象我们都会在周边仔细搜寻。”护林员符海杰说,“有一次,我们在一个猎人的背包里翻出被砍成两截的眼镜王蛇,太残忍了。”

根据记载,长臂猿、云豹、黑熊等动物曾在鹦哥岭地区出没。而如今,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已难觅踪迹。

  雨林之盼

2007年,以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成立为标志,鹦哥岭进入了崭新而又漫长的“修复期”。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27名毕业生参与组建管理站,负责保护区的管理和科研工作,其中有2名博士、4名硕士、21名本科生。

来自陕西西安的刘磊,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是保护区招来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他说很喜欢这个职业,“只要专业对口,生活条件、赚钱多少都不是问题。”

米红旭和妻子蒋帅同为东北林业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分别为鸟类和微生物。6年来,这对情侣携手翻山越岭,在鹦哥岭收获了爱情和事业。

十多年来,由这批年轻人组成的保护区管理者,一方面开展雨林多样性调查和保护,一方面在雨林周边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推进社区共管共建。“我们经常和周边中小学共同开展爱鸟周、环境教育宣传等活动,提高孩子和家长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刘磊说。

当地政府也在积极推进雨林周边治理。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道银村和坡告村地处南渡江源头,位于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这里交通不便,水电、通讯、医疗等公共服务都覆盖不到。2017年,两村实施生态移民搬迁,新村距乡镇不到5公里,村民们住进了二层小楼,人均还分到10亩已开割的橡胶地,同时发展起禽畜养殖等产业。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