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归来的雨林(5)

2018-10-13 11:1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在大山里不断普及,偷猎、砍伐等现象明显减少。

海拔1400多米的蛙岭曾是盗猎者的“天堂”,烧山狩猎对这片原始雨林的破坏很严重。经过十多年修复,如今蛙岭正在恢复“元气”,动植物资源逐渐增多,林中红外线相机多次记录到水鹿等动物的身影。

蛙岭的生态恢复只是鹦哥岭动植物资源不断修复的一个缩影。如今,保护区正试点推进非国有森林国家赎买(租赁)工作,旨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又能保护林农利益。

“目前,我们正在对保护区管辖公益林范围内农户种植的人工林进行现场调查,初步统计有7万多亩,期待这项工作给当地群众和雨林保护带来福利。”刘磊说。

鹦哥岭周边生活着6个乡镇近2万名黎苗族百姓。为促进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共同提升,保护区通过推广“稻鸭共育”、林下套种、生态养蜂等方式探索生态农业,助农增收。

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村民符洪江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受益者。经过培训,他掌握了胶林套种、生态养蜂技术,拓宽了家庭经济来源。“我现在养了五六十箱蜂,还打算扩大规模。”

通过这十多年的保护,先进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村民已经意识到“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鹦哥岭周边200多名村民纷纷加入护林员的队伍,他们中不乏曾经的伐木工、猎人,还有刚从部队退役的年轻人。

一些护林员还通过长期实践和学习成了“土专家”,他们对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都有了“专业研究”基础,每年还有机会去外省交流学习。

“尽管工作辛苦,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但对我来说是最合适的一份工作。”符桂春说。

2018年4月,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明确海南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提出“研究设立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鹦哥岭还有一个得名传说,“海南人把鹦鹉叫作‘鹦哥’,鹦哥岭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鹦鹉的山岭。这里曾经分布大量的绯胸鹦鹉。”米红旭满怀期待地说,“希望未来鹦哥岭能重现鹦哥飞舞的盛况。”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