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云阳县,山色层峦叠嶂,175米水位线以上沿江区域建设了100米宽度的景观林带,海拔300-600米区域建设生态经济林带,海拔600米以上土地瘠薄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两岸森林再无“断档”,无“天窗”,覆盖率达到73%。
在上游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的绿化和治理工程,使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大增,山体滑坡、泥石流锐减。目前正值汛期,虽然江水看起来还是黄的,但从监测数据上看,长江水泥沙含量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7年,长江上游各水文站监测到的年均输沙量比1990年前的均值减少了50%以上。截至2017年底,长江流域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与20世纪90年代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相比,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4.6万平方公里,减幅达27%。
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局副局长罗小勇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土绿化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对改善水土流失起到治本的作用。
站在三峡大坝坝顶,三峡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副局长胡兴娥告诉记者,大坝泥沙通过量设计标准是每年5亿吨,2003年蓄水时实际监测是2亿吨,后来多年平均保持在1.4亿吨左右,近几年已经降至4000万吨。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得到明显发展,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长江干流区域水质未出现明显恶化趋势。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臧小平介绍,监测显示,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总体趋好,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的比例由2010年67.4%提高到2017年的83.9%;长江干流符合或优于Ⅲ比例则已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