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17年后重走长江上游,那些山山水水变了——来自“大江奔流”一线的采访手记

2018-08-06 10:41: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17年后重走长江上游,那些山山水水变了——来自“大江奔流”一线的采访手记

  资料图:1998年新华社播发的通稿《长江上游仍在砍树》,反映了长江上游金沙江、大渡河沿岸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塌方不断的场景。稿件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在国家有关部委主导下,天然林保护工程同年启动实施。(新华社记者 刘海摄)

新华网记者 曹滢

曾有一张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地图漫画令人记忆深刻:图中上方的河流呼叫:“长江长江,我是黄河!”下方的河流回应:“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这本教材使用时,正是长江水最“黄”的时候。上世纪末,新华社播发的《长江上游仍在砍树》一文披露金沙江、大渡河两岸森林所剩无几,长江流域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滑坡塌方不断,砍下的大圆木顺江飘下,廉价卖到下游地区。在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下,1998年,长江上游地区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

2001年秋天,记者作为新华社西部大开发调研小分队成员之一,对长江上游云贵川渝四省进行生态调研。从云南丽江的金沙江畔,到四川雅安的二郎山森林,再到凉山州大渡河,那时候,江边常常能看到大片荒山、荒地,泥石流冲刷的痕迹像补丁一样挂在山体上。翻阅当年的采访笔记,调研主题始终离不开水土流失、森林砍伐、植被恢复。

带着对母亲河的深深关切,7月下旬以来,记者跟随“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主题采访活动再次来到上游几省,实地勘察探访。而这一次重走长江上游,触目所及皆是绿色。

17年后重走长江上游,那些山山水水变了——来自“大江奔流”一线的采访手记

  7月21日,游客在滇池东岸捞鱼河湿地公园留影。 云南省昆明市捞鱼河湿地公园位于滇池东岸。近年来,通过当地政府的改造和治理,捞鱼河湿地公园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云南丽江玉龙县,自1998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种植了350万亩沿江柳树,形成“杨柳两行绿,水天一色清”的绿色长廊,有效治理了江边砂石滩,挡住肆掠拍岸的江水。20年来,丽江实现木材生产为主了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40.3%提高到目前的70%。

在云南昭通绥江县,江边的大山多是超过30度的陡坡,过去一块石头从山顶滚到山脚,能一直跌入长江里。依托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这个山区半山区占绝大部分国土面积的县全面实施山坡披绿、库岸植绿、易迁复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8%。

  

17年后重走长江上游,那些山山水水变了——来自“大江奔流”一线的采访手记

在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翠竹与桫椤交织,一派绿意(7月24日摄)。 赤水河为长江支流,发源于云南镇雄,流经云、贵、川三省,在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近年来,云贵川三省跨省合作保护流域生态成效显著,整个赤水河流域绿意盎然。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在贵州遵义赤水市,孕育了众多中国著名白酒品牌的赤水河依旧清冽,两岸竹林苍翠,茶园覆盖了荒山。通过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竹)、生态移民搬迁、经林果种植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绿化了石头山,保持了水土,实施造林绿化7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2%。

在重庆云阳县,山色层峦叠嶂,175米水位线以上沿江区域建设了100米宽度的景观林带,海拔300-600米区域建设生态经济林带,海拔600米以上土地瘠薄区建设生态防护林带,两岸森林再无“断档”,无“天窗”,覆盖率达到73%。

在上游生态脆弱地区实施的绿化和治理工程,使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大增,山体滑坡、泥石流锐减。目前正值汛期,虽然江水看起来还是黄的,但从监测数据上看,长江水泥沙含量已经发生显著变化。

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7年,长江上游各水文站监测到的年均输沙量比1990年前的均值减少了50%以上。截至2017年底,长江流域累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与20世纪90年代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相比,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4.6万平方公里,减幅达27%。

长江水利委员会规划局副局长罗小勇说,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国土绿化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对改善水土流失起到治本的作用。

站在三峡大坝坝顶,三峡流域枢纽运行管理局副局长胡兴娥告诉记者,大坝泥沙通过量设计标准是每年5亿吨,2003年蓄水时实际监测是2亿吨,后来多年平均保持在1.4亿吨左右,近几年已经降至4000万吨。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得到明显发展,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但长江干流区域水质未出现明显恶化趋势。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臧小平介绍,监测显示,近年来长江流域水质状况总体趋好,水质符合或优于Ⅲ类水的比例由2010年67.4%提高到2017年的83.9%;长江干流符合或优于Ⅲ比例则已达到100%。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