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共和国农机工业“长子”成长记

2018-07-21 19:06:0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 题:共和国农机工业“长子”成长记

新华社记者李亚楠、史林静、谢江

60年前,被命名为“东方红”的中国首台自主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问世,由此拉开中国农机工业的序幕。也使中国的农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60年来,东方红拖拉机曾“开”上过人民币,也曾产量锐减跌入谷底。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其越过计划“垄”,驶入市场“田”,在同世界顶尖农机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但成为中国响当当的农机品牌,而且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打响名号。

东方红拖拉机的60年,是中国制造成长史的重要篇章,阅读过往的苦难与辉煌、光荣与梦想,从中汲取力量,启迪前路,不断改革创新,中国制造业必将坚毅前行。

使命:开启中国农耕方式重大变化

1958年7月20日,一辆身披红花彩绸的拖拉机“轰隆隆”开出厂区大门,工人像送新娘子一样,跟在后面敲锣打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群众。

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一年。拖拉机的问世,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耕地主要靠牛的农耕方式。

而为了这第一台拖拉机的问世,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罗士瑜、吴敬业、刘寿荫等一批海外赤子,怀揣着新中国的农机制造梦想,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数万名知识分子和工人组成的建设队伍,在一拖厂区9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洒下心血汗水。

当时,洛阳工业基础仅有一个1500千瓦的发电厂,一个小煤窑和一些破旧的手工业作坊,建厂的涧西一带,除了一条洛潼公路横穿、几个村庄点缀外,全是农田,商业网点集中在10公里之外的老城。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