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著名思想史家张岂之: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4)

2016-09-23 10:02:35  中纪委网站 作者:施希茜    参与评论()人

张岂之接受本网专访

“让这些经典在我们内心里面生根发芽,从而产生出我们的正气。有了正气以后,任何引诱、任何弊端都可以克服”

问:《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您认为这八个字表述了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主体意识,认为人有发现和宣传真理的能力。并且这样的主体意识是理性的集合,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富贵尊荣,而升华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您能详细解释一下吗?

张岂之:必须承认这点,“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是中国最早的文化自信的表述。

人能够认识真理,传播真理,人有道德,人能够向人生更高的境界方面发展,是文化自觉,也是一种文化自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都是人所做的,都是君子所做的。

道家的创始者老子有很大贡献,流传有《道德经》。什么是道?道就是世界的本源,宇宙的规律。人们怎么能够认识宇宙的本源?怎么来认识自然的大道?怎么得到这个道?要认识这个,你就必须要去研究它,你不要把你的想法附加到它的身上,那“道”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由道形成了世界上的万物,所以老子的《道德经》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总的来讲,中华优秀文化不管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总是把道义放在第一位的。道义,我们今天来讲就叫做真理,也叫做道德。为了道义,为了道德,为了理想,为了信念,可以牺牲自己。孔子讲人皆想富而贵,富就是有钱,贵地位高,但是有一个条件,什么条件呢?这个富和贵是怎么来的?符合道义的富和贵可以取,用卑劣的手段和其他为道德法律不容的手段得到的富贵,那是可耻的,君子是不为的。

应该承认这一点,我们的干部同志们要做到真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根底、然后联系到自己的工作思想上这一步,还需要继续努力。归根到底是:有了文化自觉,有了文化自信,才有人的道德的塑造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根基啊,是很不容易的。

在小学里面,引导小学生读一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读物,符合他的年龄,这恐怕还需要加强。我的看法是,也不一定穿古代的服装,然后让孩子背诵很多东西。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有些基本的理念,如仁者爱人等等,他幼小的心灵里面应该有,到中学、大学都应该有,出去工作了,做了干部也应该有。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还需要深化、持久,要把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要认认真真地读几本文化的经典,让这些经典在我们内心里面生根发芽,从而产生出我们的正气。有了正气以后,任何引诱、任何弊端都可以克服。这就是孟子所讲的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不容易积累,不是一口一说就积累起来的,要通过学习积累才可以,要有很高尚的精神生活、道德的修养才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张岂之接受本网专访

“在中国文明史里面,以史为鉴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一个巩固的信仰”

问:中国传统史学是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从《春秋》到《史记》到历代修撰的史书,记载着从史事到人文到社会到科技的博大内容。中国古代强调以史为鉴,且古人对史学的重视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您能和我们说说中国古代史学所折射出的精神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