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著名思想史家张岂之: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3)

2016-09-23 10:02:35  中纪委网站 作者:施希茜    参与评论()人

黄帝时期开始有文字了,发明了船、车,学会了打井、养蚕和绞丝,而且推进了农业,为中华民族的多元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教化的基础。黄帝死后,就葬在今天陕西省的黄陵县,叫做黄帝陵。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工作时说,陕西省有许多特点,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很深刻,意思是说中华文明就是从这儿产生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毛主席在延安亲笔写了《祭黄帝陵文》,呼吁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为保家卫国,抵抗日本侵略者而战。所以我们谈中华文明的起源,要记住黄帝,他是人文初祖。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里面从哪儿开始写起呢?就是黄帝开始写起。黄帝是中国文明史开端的象征。

讲中国传统文化从炎黄时代讲起,是符合历史的事实。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点也不夸大,而是对历史事实的正确概括。

张岂之接受本网专访

“这种从‘我’做起的道德修养论,是儒家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在儒学的历史演变中,这个核心始终没有变化”

问:儒家讲“仁”,这种“仁”包含很多方面,爱人是仁,忠恕也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是仁;恭宽信敏惠是仁,温良恭俭让也是仁。仁是一个很大的道德范畴,是众多道德规范的总和。这种“仁”历经千年而不褪色,在今天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重要地位。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仁”?

张岂之:我们谈中华文明史,必须要提到孔子。孔子是春秋末期人。春秋末期有什么特点呢?西周的那一套制度到了春秋末期已经摇摇欲坠了,社会应如何走向?孔子认为,应培养一批能够继承西周文明的学生,从教育开始做。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老师。他办学的原则是什么呢?“有教无类”,只要有才能,愿意跟他学,不管你当时是哪一个诸侯国的秦国的也可以,鲁国的也可以,楚国的也可以,普遍地招收学生。他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要把普通人培养成为君子。君子和普通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君子是有道德修养的人,是有高尚情操的人,是懂得西周以来优秀传统文明的人,有道义的人。孔子用了一个名词概括,就称为“君子”。由普通人到君子的提升,最主要的标准是什么呢?在孔子看来最主要的标准,是看你有没有道德修养。

何为道德修养?道德修养指的是人和其他动物还有区别。这个区别究竟在哪里?人讲道德,其他动物不懂道德。道德的核心是什么?孔子解答说,道德的核心是“爱人”。首先爱家人,由此推广出去,爱天下之人。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自己要站住脚,你首先要让别人也能站住脚;你自己要发达,也要让别人发达。

孔子还强调,做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要靠自身修养,从“我”做起,他说:“为仁由己”。可以说,这种从“我”做起的道德修养论,是儒家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在儒学的历史演变中,这个核心始终没有变化。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认为人有人性,人生下来和其他动物就不一样。他主张人性是善良的,要通过学习把善良的人性发挥出来,使人的行为成为道德的行为,仁义礼智信,他认为道德是这样来的。孟子在政治学说上还有一个创造,认为国家最贵重的是民。孟子倡导“民贵君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