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项政策对市场带来了一定影响。小董表示,他所在的金鸡湖片区,最近来看房的人明显减少,交易量也大幅下滑。但到目前为止,业主的报价并没有下调。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发现,在对上述两个区域实施“定点打击”后,周边的相城、吴中两区,出现房价上涨的现象。
苏州实施的实际调控手段要更加严厉。多个不同信源向21世纪经济报道证实,5月24日,苏州市政府部门召开了主要开发商座谈会,并传递出多个信息,最主要的有:
全年房价涨幅必须控制在5%以内;所有项目预售备案价不得超过四万;土地出让指导价格会适当下调;苏州属于“70+1座”大中城市,房地产指数监控范围会每月上报;6、7两月为过渡期,7月后不排除调控加码的可能,具体措施包括扩大限售范围、提高限购门槛等。
这些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市场的紧张情绪。“如果执行到位的话,这些政策力度是很大的,市场应该不会疯狂太久。”前述房企人士说,只是政策的效果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史益林将本轮市场行情与2016年、2009年做对比,他认为,与此前两轮行情不同,本轮市场行情出现时,苏州已经实施“限购令”等政策两年多,虽然限购门槛不高,但市场上已基本没有投机需求,更多是内生动力。这也决定了,市场的非理性情绪不会过度蔓延。
作为一个典型的“强二线城市”,苏州楼市似乎让人看到新一轮板块轮动的端倪。就像2016年,继“房价四小龙”之后,市场热度很快转移到中西部的二线城市,进而又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并最终点燃了一轮楼市上涨周期。
此轮苏州的火爆,会否再度引发类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今年以来,房企的确在向一二线城市收缩。其中,在一线城市调控政策仍然严厉的情况下,东部二线城市成为布局的重点。苏州是否代表了新一轮的升温,目前尚难判断。但资金大量进入这些区域的现实,仍然值得关注。
随着房企战略收缩,今年上半年,部分二线城市土地交易旺盛。到目前为止,杭州曾拍出过单价超过45000元/平方米的地块,南京、天津、武汉、郑州、福州、合肥等地的土地市场也十分火爆。
严跃进表示,在多年的实践后,如今的调控手段已经十分多样,如果使用得当,完全可以很好地稳定市场。此外,对苏州等城市的预警也说明,长效机制已经开始运作。因此,这部分市场虽有升温的动力,但也不能忽视调控政策的力量。至于三四线城市,短期之内很难再有升温的动力。
在过去一段时间,被“苏大强带火”的苏州楼市也是如此,苏州工业园区凭借着优势集中的教育资源和灵活的入学政策(可跨区域选校),一批“学区房”的身价也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