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说:“撞击坑很深,而且又很大,直径是180公里,科学家认为坑撞击以后,把月幔、月壳里面的东西给撞出来了,这是最有研究价值的,因此决定到这个坑里面去探测,我们总要找科学探测的最大值。”
嫦娥四号的着陆区面积不到嫦娥三号着陆区面积的5%,嫦娥四号要想准确飞向这个小小的着陆区,最大的难点是提高着陆精度,而控制着陆精度的最关键一步,是选准在环绕月球轨道上开始下降的那个初始点。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着陆器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周文艳说:“下降的初始点与嫦娥三号相比,嫦娥三号的落点范围比较大,它可以允许在十几度的范围内变化。而嫦娥四号着陆范围落点精度要求比较高,对于这个点只允许有零点几度的偏差。为了到达这个初始点我们计算了成千上万条轨道,并从中选择了一条适合工程约束能量最省的轨道,并在飞行中对它进行不断调整,让它精确地到达这个初始点。”
下降初始点距离月球背面高度为15公里,从动力下降指令发出到着陆,只有短短的720秒,嫦娥四号要经历主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等多个环节,由于速度快,飞行距离短,地面指令的上传速度跟不上嫦娥四号速度和位置的变化,所以这一阶段嫦娥四号完全是自主控制、自主躲避障碍物、自主选择理想着陆地点。这一阶段,嫦娥四号可能遇到的最大风险是撞到山峰或者掉到坑里。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嫦娥四号研制团队设计了新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的策略。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关轶峰说:“嫦娥三号整个着陆过程是一个相对来说倾斜下降的过程,嫦娥四号由于月球背面山峰林立,为了保障着陆器下降过程中不撞到月球山上,所以类似于定点跳伞着陆。发动机在15公里开机进行减速制动,减速过程自动到冯卡门撞击坑上方后,它的水平速度基本消除了,大概在6公里以后,整个探测器垂直往下降落。”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月3日10时26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新华网北京1月3日电(于子茹)经过20多天的太空飞行,1月3日中午,“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月球南极-艾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着陆,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