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转隶调整,越要主动尽责、担当。”2016年9月,原广州军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建筑设计院等多个参建单位转隶桂林联保中心,隶属关系变了,单位面临改革,数十名参建新营区建设的工作人员不但没分心走神,工作标准反而更严更高。原广州军区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黄志彬说:“这是原广州军区交给我们的最后一项任务,也是桂林联保中心赋予我们的首项任务,必须交出优异答卷!”
既要接好棒,又要加速跑
铁皮厚度误差超过1毫米,退回厂家重做;螺丝工具配件一样不能少,3年内须上门检修服务……搬迁部队刚入住新营区,广州军区善后办为官兵们精心订制的最后一批营具就送到了。
“工作上难免会出现交叉地带、模糊空间,可办可不办的业务,最能体现一个人一个部门的责任与担当。”南部战区陆军后勤部副部长徐先平告诉记者,搬迁部队的营具招标工作改革前已完成,原军区机关停止运行,营具和餐具配套工作数大、品种多,这项操心费力的工作谁来办?等着将这个业务与招标合同一并打包交给新成立的联保中心,既省心省力,又名正言顺。但广州军区善后办保障组没有推诿,主动担当,先后数十次奔赴生产厂家监控质量、抽检样品,一办到底,使数万件(套)营具按搬迁时间落实到位。
某陆航旅迁入新营区后,油料保障成为战备训练中的一道新难题。南部战区陆军机关勘察论证后,决定铺一条供油管道。
这项工程协调对接较复杂:因是调整改革期,油库与质量监督总站等保障单位两次转隶,不是战区陆军管辖单位,谁愿挑这个担子?
让大家欣喜的是,工程方案确定后,该油库不等不靠,迅速展开泵房建设,质量监督总站对管道工程实施全程伴随服务,各级齐心合力,难题迎刃而解。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像一颗螺丝钉在建设工地上坚守了4年的原广州军区质量监督总站站长彭艺刚说,“尽管我和同事们的隶属关系一变再变,但我们的岗位没变,职责没变,施工方对我们‘黑脸包公’的称呼也始终没变。”
上百栋新营房从荒滩上拔地而起。广州军区善后办、战区陆军、桂林联保中心、集团军等多个参与建设的责任主体无一缺席,全部抵达现场验收。
4年前,他们在这里拓荒起建,臂上都挂着“广州军区”的臂章。4年后,他们再次齐聚这里,而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已在改革调整里分流、转隶、调动,有的甚至即将转业脱下军装。但他们脸上的笑容里透着自豪:历史会铭记着这场改革大潮中的接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