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广州千围宴村庄风光背后:村民叹家家为争房闹翻(4)

2016-11-13 08:38:07      参与评论()人

2010年7月,杨箕村已是一片废墟。99%的房子在两个月内拆完,而作为剩下的1%,18户拒绝签订协议的留守户,依然在断壁残垣中坚持了三年。

10月2日,广州市昔日的“城中村”杨箕村举办千围宴庆典活动,庆祝改造完成,村民回迁新居,逾万人参加宴席。图|IC

拉锯

李建明是坚持到最后的两个留守户之一。2010年,他辞去了月薪一万元的工作,像钉子一样把自己钉在了其位于杨箕村同古巷十二号的一栋七层祖屋里,这一钉就是三年。

李建明等18户留守户表示,对协议不满的原因有三,一是拆迁方案程序不够公正合法,没经过全体村民表决;二是普遍存在的超建面积不予安置,要求更加公正合理的补偿;三是没有明确的回迁时间表和责任人。

多名受访村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没有一名村领导在安置补偿协议上签字,连村支书都不肯盖章,如果真的成了烂尾楼,到时候去找谁?

2011年1月18日,杨箕村的旧城改造项目,被唯一的竞拍者富力地产以4.7265亿元的底价拍得。

留守户和村委、开发商开始了持久的拉锯战。

2011年3月,由于双方分歧较大,杨箕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将钉子户告上法院,寻求司法解决。越秀区法院认为,杨箕村的改造保障了村民的整体利益,留守村民的宅基地,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原告有权收回,因此被告留守村民全部败诉。

2012年5月9日,52岁的留守户之一李洁娥在众多杨箕村民面前跳楼身亡。此前的3月21日,李洁娥在杨箕村永巩二横8号的房屋,被广州越秀区法院强制拆除。

此时,还有15户村民未签协议。

然而,随着僵持时间的拉长,部分已经搬迁的杨箕村村民,态度开始转变。由于留守户的坚持,原本承诺三年半的回迁时间,显然已经无望。在漫长的等待中,很多老人去世;家中有孩子上学的村民,因为搬到离杨箕村较远的地方居住,每天五六点就要出门上学,晚上很晚才能到家;很多以前靠房租为生的人,失去了房租收入,生活拮据,而每月每平方米30元的临迁费,交了房租后就所剩无几。并且,七年来,房租在涨,物价在涨,临迁费却始终没有涨。

姚礼津的女儿姚婉菲在外面租房七年。她和老公两个人住在海珠区,月租2000多。每天,在机场上班的老公花在路上的时间有三个小时,一天的地铁费要十几块钱。

52岁的村民叶翠芬和老公住在离杨箕一个小时车程的番禺区,一双儿女和自己的母亲住在村口的金迪大厦,按规定,这里是70岁以上老人的统一安置地,临迁费还是每平方米30元。平日里,叶翠芬要在杨箕村和番禺区之间两头跑。

生活的琐碎和生存的重压,可以将一切复杂的情感磨成单一的棱面。越来越多已经搬迁的居民开始对留守户不满。原本和谐的杨箕村进一步割裂和分化。

2012年12月16日,留守户15户变成了8户。近百位村民聚集在杨箕村口,举着“强烈要求法院按照法律执行”的横幅和标语,要求尽快对8户钉子户进行拆除。有知情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这些村民是受人指使,不能代表整个杨箕村。

2013年初,李建明的房子周围,被杨箕村民挖出了一道近两米深、三四米宽的水沟。李建明一家五口就住在这座废墟之中的“孤岛”上,屋内经常断水断电,已上高中的儿子要“翻山越岭”才能到家。僵持期间,李建明还曾经被打伤。

2013年7月,杨箕村的最后两家“钉子户”李建明、李启忠终于在协议上签字,开始搬离祖屋,施工单位也在同一时间对这两栋楼进行拆除。至此,持续三年的僵持局面终于被打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