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全国公诉标兵杜邈的三次“人生转变”

2017-06-22 17:44:52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1745336i6d

杜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检察官,共产党员,“全国公诉标兵”,“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现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金融犯罪检察部副主任。当前,杜邈正在参评全国检察机关“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

实干与担当,从博士生到公诉人

141024f3sr

2008年7月,一名刚刚踏出校门的“暖男”,怀揣着法治理想和博士学位证书迈进了检察院的庄严大门,他就是杜邈。作为高端法律人才,本可以专门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但他立志投身检察业务一线从事实务工作,成为了一名公诉检察官。

秉持强化检察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宗旨,以深厚法律学养为支点,以公正高效司法为依归,他始终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检察人员核心价值追求,精准把握法律要义,处理案件不枉不纵,严格司法、公正司法、廉洁司法、文明司法,以对检察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办理好每一个案件。承办一起走私武器、弹药案时,侦查机关的移送罪名为非法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罪。两名犯罪嫌疑人从北京前往某国购买大量枪支、弹药后,为逃避海关监管,将它们“化整为零”,隐蔽携带分批运送入境。难点在于本案的定性,行为人先实施了偷运枪支、弹药入境的行为,后继续在境内实施长距离运输行为,对于“此罪还是彼罪”“一罪还是数罪”,存在较大争议。在对事实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杜邈按照吸收犯理论对案件进行分析,认为在犯罪对象系同一批武器、弹药的情况下,行为人入境后的运输行为应被走私行为吸收,不再进行单独评价,从而改变了侦查机关定性,以走私武器、弹药罪提起公诉。法院最终认定两名被告人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

业务理论功底扎实,行事沉稳低调,考虑问题严谨周密,把握案件要点敏锐准确,对事实审查一丝不苟,对证据审查环环相扣,结案报告也是教科书一般的规范严明、简洁有力。一位主管领导曾这样评价杜邈:“检察院里十年才出一个的优秀公诉人”。某侦查机关一名老侦查员认为办得“得意”的案子,审查起诉阶段案卷移送到杜邈手中,经过认真审查思考,他竟给提出满满3页退回补充侦查意见,老侦查员当时有点懵了,但过后经细致交流却变得心悦诚服,由衷佩服这名青年检察官深刻的办案见解、厚实的法律学识和严谨的证据逻辑。

由他承办的另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发生在近20年前且缺少原始侦查卷宗,犯罪嫌疑人到案后拒不供认实施伤害行为,系一起“无有罪供述、无目击证人、无直接物证”的疑难案件。运用刑事法律理论知识,确立以客观证据为核心构建刑事指控体系的思路,他对全案证据进行细致审查并有效补强:一方面,通过与侦查人员和鉴定人员共同研讨、向刑侦技术部门专家咨询等方式,从伤口形态、伤口深度、受力状况等方面查清补强证据,强化对被害人死因及损伤机制的证明;另一方面,查找本案关键证人详细询问案发过程和被害人伤情,注重证据审查的亲历性,查明案件细节,进而证实了扎刺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法院最终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14年,实现了案件办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2011-2012年,组织上安排他到黑龙江省某县人民检察院挂职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交流锻炼。期间,他发挥自身优势,承担和指导了一大批案件的办理:审批各类公诉案件186件279人,提出抗诉1件4人,发出纠正违法意见书10件、检察建议书6件,无一件无罪判决、撤回起诉、法院判决改变起诉罪名或增减犯罪事实的案件;排除各种外部阻力,办理该院自行侦查的一起领导干部受贿、挪用公款案,出庭支持公诉并获得法院有罪判决,在当地产生重大影响。

2015-2016年借调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期间,他参与多起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职务犯罪案件查办的指导工作,多次参加案件研讨和协调会议,为案件顺利提起公诉作出了贡献。

执法办案的同时,他还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促进有关单位堵塞漏洞,落实整改。办理某国企总经理受贿、挪用公款一案,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被告人便推翻了其在侦查阶段的有罪供述,辩护律师进行无罪辩护,在历时两天的庭审过程中,他充分阐明并论证指控意见,沉稳应对申请证人出庭等突发情况,最终法院支持检察机关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实,判决被告人犯受贿罪、挪用公款罪。与此同时,他坚持“跳出办案看办案”的思路,针对该国企存在的问题,通过检察建议书促其整改,该公司高度重视,立即开展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的专项工作,包括“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内控制度体系、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并书面回复检察机关,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杜邈善于通过个案研究把握办案规律,提炼司法经验,积极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机制、新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近年来,作为本院公诉部门的材料汇总人,深入挖掘整理典型案例,形成文字材料20余万字,以工作总结、动态信息、专项报告等形式向上级机关反映;协助领导拟定《重大、敏感案件应急办理规定》、《命案公诉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部分已转化为院级规范性文件;利用内部诉讼监督研讨平台,对近年来办理的100余件诉讼监督案件、200余件故意杀人案件建立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公诉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随着司法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他着力把握“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新要求,深入研究公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对近年来同步录音录像审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明确审查职责、突出审查重点、拓展审查手段、细化审查结果等方面入手,对公诉环节的同步录音录像审查工作经验作系统总结,相关成果被最高检公诉厅《刑事司法指南》刊载。

实践出真知,从检察官到青年法学家

2016年9月24日,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法学会联合召开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及提名奖获得者表彰大会,杜邈被授予了“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1412584qa7

这样一名法律实务从业者、一线办案检察官获此殊荣似乎让人有些意外,但却在情理之中。杜邈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2012年又完成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诉讼法学博士后研究出站,目前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他曾先后师承我国著名法学家赵秉志教授、樊崇义教授,具备雄厚的法学理论优势;繁忙的司法事务之余他继续勤学不辍,钻研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刑事检察、职务犯罪侦查等诸多专业知识。杜邈认为,立法、法学研究离不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而它们的使命也必归于解决纷繁复杂的法律实践问题。他坚持扎根基层、立足岗位,学理与实务紧密结合,以深入审查取证作为公正规范司法的基础,以丰厚理论功底作为案件质量的保障,以大量现实案例作为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揆情度理,立言献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反恐怖主义法治问题研究上成效突出,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检察官的杰出代表。近年来,他出版了《反恐刑法立法研究》《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外国人犯罪案件公诉样本》等7部专著,在《政法论坛》《法学杂志》《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人民日报(内参版)》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得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1984-2014)二等奖、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共同设立的“高铭暄刑事法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检察机关反贪侦查调研暨征文活动二等奖、北京市法学会首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表彰奖励10余项。

鉴于当前世界范围日趋严重的恐怖主义威胁,他发挥曾经参与国家反恐怖主义立法起草工作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关于反恐法治问题的专题研究:提出反恐刑法的概念,这是一门全新的刑法分支,是在恐怖主义现实威胁上升的情况下,随着国际刑法的发展和刑法理论的演进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在价值取向、调整范围、立法技术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色;比较、总结国际反恐法治前沿理论和实践,对39个国家和地区反恐法案进行系统分析,将反恐法治分为基础法、预防法、处置法、制裁法四大模块,在概念界定、人权保障、国际影响等方面提炼出反恐法治的难点和对策;促进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适用,为准确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在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认定的行刑衔接、涉恐犯罪的罪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他还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研讨会,上述成果在《刑法修正案》《反恐怖主义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等立法中得到体现和应用,发挥了青年学者思想敏锐、关注重大现实法治问题的应有作用。

砥砺而前行,从公益志愿者到“全国公诉标兵”

充满朝气,随和低调,兴趣广泛,富于生活情趣,阳光的笑容、运动员般的体魄,似乎让人很难把杜邈同传统印象中的“博士后”联系起来。同事们说他工作、生活处理得当,能带动周围的工作和活动氛围,“胸中一团火、温暖千万人”。许多同龄人以他为楷模,是他的“粉丝”,愿意把工作、生活中的心得或疑惑向他敞开心扉,愿意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同他分享交流。他其实就是大家身边那个“小杜书记”。

141036si66

作为机关团委书记,他组织带领青年党、团员发挥自身优势,投身社会公益、延伸法律职能、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三进两促”和检察志愿服务活动,协助院机关党委、工会创新机制,创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到顺义区北石槽镇西范各庄村开展共建服务活动,到地铁7号线西客站换乘站和方庄地区紫芳园社区开展“两会”安保维稳志愿者服务,到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开展普法助学活动,到退休干部家中送上关怀和帮助。由他担任队长的院志愿者服务总队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岗”。

杜邈曾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嘉奖,获北京市检察机关技能竞赛“十佳调研能手”第一名、“十佳公诉业务标兵”第三名;经严格选拔,2017年2月18日至24日,代表北京市检察机关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以总成绩第二名荣获“全国公诉标兵”称号。本次公诉人业务竞赛由特邀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检专家咨询委员、国内知名法律专家学者、政法系统实务专家以及最高检有关内设机构负责人担任评委,突出出庭导向、实践导向,围绕审查判断证据、适用法律和运用政策、出庭履职、诉讼监督等公诉业务核心内容,重点考察公诉人的法律职业伦理、法学理论功底、法律思维能力、依法裁量能力、定分止争和释法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复杂敏感案件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根据综合成绩,评选出10名“全国公诉标兵”、50名“全国优秀公诉人”,杜邈一举获得“全国公诉标兵”总成绩第二名和“优秀论辩奖”。

担当起平凡而艰巨的政法工作,凭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凭着对检察事业的执着和对人民群众的热忱,杜邈——新时期一名实干型、学者型、开拓型检察官,正以实际行动履行“全国公诉标兵”和首都“杰出青年法学家”的光荣使命,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诺言,书写绽放时代光彩的检察风华。

"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评选活动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