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自动发布新闻 > 正文

全国公诉标兵杜邈的三次“人生转变”(3)

2017-06-22 17:44:52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杜邈善于通过个案研究把握办案规律,提炼司法经验,积极探索工作中的新思路、新机制、新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近年来,作为本院公诉部门的材料汇总人,深入挖掘整理典型案例,形成文字材料20余万字,以工作总结、动态信息、专项报告等形式向上级机关反映;协助领导拟定《重大、敏感案件应急办理规定》、《命案公诉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部分已转化为院级规范性文件;利用内部诉讼监督研讨平台,对近年来办理的100余件诉讼监督案件、200余件故意杀人案件建立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公诉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水平。随着司法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他着力把握“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新要求,深入研究公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对近年来同步录音录像审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从明确审查职责、突出审查重点、拓展审查手段、细化审查结果等方面入手,对公诉环节的同步录音录像审查工作经验作系统总结,相关成果被最高检公诉厅《刑事司法指南》刊载。

实践出真知,从检察官到青年法学家

2016年9月24日,北京市委政法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法学会联合召开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及提名奖获得者表彰大会,杜邈被授予了“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1412584qa7

这样一名法律实务从业者、一线办案检察官获此殊荣似乎让人有些意外,但却在情理之中。杜邈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2012年又完成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诉讼法学博士后研究出站,目前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他曾先后师承我国著名法学家赵秉志教授、樊崇义教授,具备雄厚的法学理论优势;繁忙的司法事务之余他继续勤学不辍,钻研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刑事检察、职务犯罪侦查等诸多专业知识。杜邈认为,立法、法学研究离不开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而它们的使命也必归于解决纷繁复杂的法律实践问题。他坚持扎根基层、立足岗位,学理与实务紧密结合,以深入审查取证作为公正规范司法的基础,以丰厚理论功底作为案件质量的保障,以大量现实案例作为学术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揆情度理,立言献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反恐怖主义法治问题研究上成效突出,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检察官的杰出代表。近年来,他出版了《反恐刑法立法研究》《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外国人犯罪案件公诉样本》等7部专著,在《政法论坛》《法学杂志》《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人民日报(内参版)》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最高检检察理论研究课题、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资助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得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1984-2014)二等奖、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共同设立的“高铭暄刑事法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检察机关反贪侦查调研暨征文活动二等奖、北京市法学会首届“首都法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表彰奖励10余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