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媒体谈中外“佛系青年”:德法不问政治不喜输赢

2018-02-14 08:05:57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詹尼芙是一名法律顾问,她的儿子杰弗瑞今年16岁,看上去聪明帅气。以前,詹尼芙非常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像他父亲一样考进耶鲁大学这样的名校。但是最近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样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她曾试探性地鼓励儿子说:“康奈尔大学也许能进去。再努力一下,试试看……”得到的回答却是:“你不要用你们的奋斗方式来影响我,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环球时报》记者的女儿与杰弗瑞在同一所高中,如今正为最终参加全美SAT考试(俗称“美国高考”)拿满分而努力。不少华人家庭都处于这样的“满血状态”,与之相比,很多美国青少年像杰弗瑞这样淡然、不努力。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It‘s OK”,对任何事都随遇而安。一些学者因此也在感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充满激情的美国一去不复返了。

不少工作后的美国年轻人生活亦是十分松弛,不加班,不存款,吃饭不讲究,汉堡快餐随便对付,对结婚生子没有什么传统观念,遇到合适的或许同居多年,有的孩子都养几个了。

记者遇到一个黑人青年,身材并不胖,但穿牛仔裤时裤腿拖在地面,裤腰总是垮着。记者打趣似地问他为什么这么穿。他说,这是流行的一种慵懒随性的穿衣方式,以此来表达对世界无欲无求的个性。当谈起中国开始流行“佛系”时,他说,中国年轻人可能下一步就会像他这样穿牛仔裤了,因为大家总要经历抗争、奋斗、平和、颓废的循环往复,很正常。

法恩斯是与记者交谈的人中,少数不赞同“佛系”生活状态的人。他是一名保险经纪人,可能与职业有关,他总是很热情、活络。法恩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每一个客户我都要想办法争取过来,否则在竞争这么激烈的行业,我早被别人甩好几条街了。”

韩国:YOLO一族与N抛世代

“什么,佛系青年?‘佛系’根本就有违于韩国的‘巴里巴里(韩语意为快快快)’精神。”当《环球时报》记者询问在韩国高丽大学就读的一名学生时,他这样回答。在延世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的中国学者王某也表示,韩国社会没有“佛系土壤”,因为韩国人大多数是“急性子”,动不动小脾气就上来了,所以他们一般不会“看很开”。

其实从表面特征而言,“佛系青年”在韩国也有类似群体。韩国女孩宋妍珠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韩国有“YOLO族”,即You Only Live Once,人生只有一次,“YOLO族认为,人们要活在当下”。不过在宋妍珠看来,虽然与中国的“佛系”都有随遇而安的意思,但“YOLO族”更强调消费和金钱。“他们以享受为目的,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甚至是去做一些挑战性的事情,比如去无人岛探访。核心就是,不担心花钱。”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