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国际新闻 > 正文

媒体谈中外“佛系青年”:德法不问政治不喜输赢

2018-02-14 08:05:57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记者的邻居吉姆今年高三,每次碰面,他都眼不离手机、头不摘耳机,打招呼也是非常随意的“ a va, a va(好,好)”。吉姆的父亲是名心理学教授。他认为,虚拟世界为青年“遁入佛系”开辟了通道。他们被屏幕内的精彩刺激吸引,得出“现实生活索然无味”的错误结论,待人接物因此总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德国、法国“佛系青年”最突出的一个特征便是不问政治。“法国总理个头高吗?”《环球时报》驻法国记者没有料到,中文课上的一个口语问题难倒一大批法国大学生,全班竟有8成人不知道法国总理爱德华·菲利普。前段时间,法国多家工会及大学生联合会号召年轻人抗议国家推行高考及择校改革,结果,一向喜欢游行维权的法国青年只有1万人走上巴黎街头,与2006年30万人在首都抗议新劳工法的规模不可同日而语。经历了十多年高失业率的经济低迷,很多法国年轻人已不再期待某届政府能创造奇迹。

德国小伙马库斯也是如此。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的家人会因为难民问题争论不休,但他从来不参与,“我反对能改变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决定或者是改变德国吗?”

对于“佛系青年”,每个人的看法很不一样。法国高中生吉姆觉得,这种状态虽然会有负面影响,但这只是他的一个人生阶段。等他成熟了,观念自然会改变,不必拿着放大镜看待“佛系”。大学生泰欧认为,“佛系”可被当成一种生活哲学,与其他生活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它能帮助一些人渡过难关,没必要予以否定。

德国大学讲师玛格瑞特则对“佛系青年”不抱好感。她告诉记者,现在大学更渴望不守规矩,甚至叛逆的孩子,“德国的发展想要达到颠覆性飞跃,就不能出现大批‘佛系青年’”。对于这些青年,玛格瑞特甚至将其称为“有史以来最无聊的一代”。在德国汉堡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担任人事主管的尤丹也持相同态度。他对记者说,公司通常会远离这样的应聘人员,尤其是需要团队精神的岗位。尤丹认为,“佛系青年”口头上总是说可以,表面上好打交道,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欠缺责任感,对于公司而言很难管理。

至于中国的“佛系青年”,德国社会学者马塞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年轻人不用像上一代人那样高速奋进,社会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这反映了中国的进步。但同时,中国竞争激烈,想成功更难,过多的“佛系心态”不利于社会发展,“中国需要勇于创造、敢于承担责任的年轻人”。[环球时报驻外特约记者 蒋丰 青木 潘秋辰 潘亮 李军 环球时报记者 邢晓婧 白云怡]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