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城镇化模式:从“区域扩散”向“人口集聚”转变

2017-10-16 15:37:5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城镇化转型升级的路径

改善融资环境,转换城市发展动力。改善金融环境,实施金融创新,增强社会资本进入PPP项目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市场的自下而上的民间的内生动力,促进金融资本和项目融合,发挥资本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企业通过PPP参与原本由政府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要是为了追求稳定的预期收益。通过金融创新,解决PPP项目融资、股权退出等问题。提高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不仅需要PPP项目满足社会资本参与的理性条件,即收益、成本、责任与风险要求,还需要提高资本的流动性,只有能退出,才会有积极进入。政府依据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给予其合理的投资回报。政府要做到不与民争利,守信用。

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促进城市紧凑发展。从要素流动趋势看,目前城市发展仍处于集聚发展阶段,政策在促进城镇化集约发展、促进产业和人口地域集聚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下一程的城镇化要换一个维度思考,要提高城市密度,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城市承载力。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强,要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支持和鼓励大城市发展。促进大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建立和完善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现代通信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和人才储备体系。要把小城镇纳入区域城市体系之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市与外部的经济联系能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或居民生活成本,吸引企业和人口集聚。根据不同经济区域的主体功能,统筹考虑经济布局、就业岗位、人口居住、资源环境,达到人口的适度集中和布局的合理,保证城镇在其自身的环境容量和区域的资源承载力限度之内持续发展。

引导城市间合理分工,促进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发展进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城市、核心城市的发展,取决于中心城市、核心城市能否为周边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推进板块内部产业扩散式转移是实现建设大都市圈的有效途径。因此,中心城市、核心城市应发挥聚集作用,提高在城市群中的能级,真正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区域认同感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进一步强化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使命感,通过加强对整个城市群的融入意识和服务功能。优化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与协作,大城市要着重发展高技术、商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中小城市要提升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小城镇产业发展要与“三农”紧密结合,充分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相关的仓储、运输、农机具销售及维修、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等生产型服务业,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等乡村旅游业等。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以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引致城市群网络化的发展。区域政策方面,应向精致的区域服务体系转变,新兴产业以轻资产、少土地、重服务等需求为主,对土地税收为主的优惠政策并不敏感,更需要在劳动力、高技术人才、服务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本文作者:梁启东为辽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赵玉红为辽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