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蔡昉:深化改革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

2017-10-16 07:37:54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中国证券报: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资源的减少等原因,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目前需要做些什么应对人口红利消失?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如何探寻经济增长新动能、激活新的经济增长点?

蔡昉:当下许多人仍然不承认人口红利即刻消失。毕竟,人们看到中国具有一个庞大的劳动者群体,很难接受人口红利消失的说法。

首先,人口红利并非像一些人简单理解的那样,仅仅是劳动力数量问题。人口红利不是一个人口学问题,而是一个经济增长问题。人口红利涉及到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这些因素以往都有利于经济增长,如今却发生了逆转性变化。劳动力数量这样一个简单变量,不足以解释改革时期的高速增长,也不足以解释2012年以来的减速。

其次,从上述导致增长减速的因素看,2010年以后人口结构的自然变化都不利于经济增长,所以说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但在人口因素的存量中,尚有一些潜力,由于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充分挖掘,需要通过改革挖掘潜力。因此,可以说从增量上讲,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但从存量上看尚有挖掘潜力。不过,就后者而言,与其称之为人口红利,不如称之为改革红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谈挖掘人口因素潜力问题之前,先要指出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开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就是反复提到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收获人口红利的发展阶段上,生产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增长是主要增长方式,而且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如农业)转向高生产率部门(如非农产业),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构成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一方面,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另一方面,资源重新配置空间变小。所以,必须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以及发挥竞争性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目前的人口结构还有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的潜力,而且很大。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为例,如果中期或较长时间里能够保持这个过程,则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延缓资本报酬递减现象,以及继续创造资源重新配置效率,提高未来的潜在增长率。我们可以做几个比较,来看潜力究竟有多大。

一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仍然高达28%。很多学者估计实际农业劳动力比重只有18%,也仍有继续转移的潜力。我构造了一组参照国家,可以与我国进行比较。所谓参照国家是说,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到2022年这一段时间内要实现到12600美元的跨越,就意味着跨过中等收入到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因此,参照国家是指,人均GDP处于高于我国至达到高收入门槛之间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平均农业劳动力比重为13%,而刚刚进入高收入国家门槛的匈牙利则为4.4%,意味着我国尚有巨大空间进行劳动力转移。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