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2%全球贡献率30%
新供给已成重要驱动力量
■本报记者 苏诗钰
10月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至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新供给扩张带动
经济有望进入新周期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6.7%至6.9%的区间。
宁吉喆表示,过去四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为7.2%,这个增长率在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高的。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昨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预计我国经济有望在三年内再次回到7%以上的增速水平。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需求周期、供给周期、金融周期等多周期叠加,再加上去产能短期政策使市场出清的自身节奏难以辨认,“新周期”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
从就业数据来看,2013年至2016年,我国就业持续扩大,城镇新增就业连续四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今年1月份至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974万人。2013年至2016年,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
同时,2013年至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0%。今年1月份至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过去几年,7.2%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2%的通胀率、5%左右的调查失业率,较高增速、较多就业、较低物价搭配的运行格局难能可贵,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
滕泰表示,新供给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既有质的积极变化,也有量的边际提升,既是“L型”增长水平上的新阶段,也有经济增速稳步复苏,即中国经济将在新供给扩张的带动下进入缓坡型增长新周期。但仍要特别关注钢铁、煤炭等上游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对下游制造业上万亿元成本冲击所造成的滞后负面影响,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灰犀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