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李伟:把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作为创新“主战场”(3)

2017-01-18 17:50:3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第三,培育发展新动能,必须通过改革创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

近年来,我国在创新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并已经走出了国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引领世界潮流。但需要正视的是,我们的创新短板依然突出。一是关键领域创新匮乏,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重大技术供给不足严重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比如,我国汽车产量2015年已超过2450万辆,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我国手机产量2015年约为18亿部,但手机芯片与操作系统仍严重依赖国外厂商。二是在一些市场潜在规模比较大的领域,缺乏那些在技术上并不复杂,但能够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管理效率的创新。我们办公和生活中常用的一些产品,比如打印机、圆珠笔、电饭煲、马桶盖,与航空航天产品相比,其生产技术并不那么复杂、并不那么“高科技”,可是我们依然没有做出与国外厂商有明显竞争力的产品。

我国创新短板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所拥有的创新资源统筹整合利用程度不够。在重大技术领域(比如汽车发动机),大量性质相同、目的相似的创新资源分散在不同的研发机构中,没有形成创新合力,迟迟没能取得技术突破。二是单个创新主体所拥有的创新资源不多。2015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4万亿人民币,排在世界第二位;但从单个创新主体拥有的创新资源来看,中国企业的创新投入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创新投入不可同日而语。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6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排行榜》,2015-2016财务年度,研发费用排在前50名的企业中国只有一家,这与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严重不匹配。三是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创新潜能没有充分挖掘。科研人员将大量精力耗费于项目申请、经费使用、职称考评等琐碎事务上;一些企业家过于注重短期收益;部分一线职工学习技艺、积累知识的动力不足。

弥补创新短板,既要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筹整合利用好各类创新资源;要继续加大创新资源投入,提高单个创新主体的资源投入水平;要通过改革建立健全激励各类主体创新的体制机制,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要尊重科研工作者,遵循研发规律,通过完善分配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职称评定制度,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让科研人员全身心地投身创新活动之中。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遏制各类投机行为,使企业家更加注重长远发展,更加注重通过创新实现持久发展。要提高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破除其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的身份障碍,给他们以体面的生活和事业发展的通道。要构建崇尚创新的氛围,激发各类人员创新的活力;要建立创新者保护制度,为创新失败者提供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强调“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我们认为,奋发有为重在改革,有所进取重在创新。要通过改革,打破束缚各类创新主体活力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让各类创新主体都有创新意愿、都有创新担当、都有创新能力的生态系统;以更有活力的创新,培育更强大的新动能,推动经济发展更高效、更健康、更可持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