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央视聚焦山西吏治:干部没出事也能下(3)

2016-05-28 01:20:04   央视    参与评论()人

在今年1月推行的试行《细则》中,就专门就“不适宜担任现职”做出了具体解释: “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所任职务要求不符,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同时规定:“经组织提醒、教育或者函询、诫勉没有改正,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必须及时予以调整。”

其实早在2014年9月,山西省委新领导班子上任伊始,革弊立新、刷新吏治就被提上日程。

2014年9月26日新闻

解说:

王儒林强调当前山西正处在重要的历史关头,迎接挑战、战胜困难,革弊立新,抑浊扬清,需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必须充分调动全省人民主动性、创造性,

解说:

2015年山西省委“一号文件”就下发了《关于全面贯彻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从严管理干部的决定》,其中提到:“制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党政领导干部办法,运用停职检查、调离岗位、降职、问责免职等方式,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2015年1月(山西台)

解说:

不廉洁乱作为的会被甄别处理,不胜任不作为调整退出。肝担当,善作为的选出来用起来。

解说:

而能上能下,究竟如何下?程序不简化,情形更细化,则是到了今年《实施细则》中最为引人关注的地方。而调整下来的干部究竟如何面对未来的工作?山西还建立起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了解被调整干部的思想动态,化解思想矛盾、解除思想包袱,并及时安排他们到各级党校参加培训;结合被调整干部的自身实际,引导他们在脱贫攻坚、信访维稳、拆迁改造等专项任务、临时岗位中继续发挥作用;对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突出的,依规重新任用。

白岩松:

我们来看看,要符合哪些标准才没事你可也得下,不适宜担任现职:主要指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与所任子职务要求不符,不宜在现岗位继续任职。同时大家对这个不作为当然也是格外关注,这里包括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为官不为,然后慵懒散拖,干部群众意见比较大,这其中在139个里头就包括6个,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或者出现较大失误这也包括33个,但是里就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说要涉及到不作为的时候,相对评定的标准还不是说那么那么用数字可以很好衡量,这是就如何去界定你不去误判而导致一些干部去下。另外还有包括下去了之后还能上吗?存不存在一定的担心这里出现整人的状况等等,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山西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孙大军,孙部长,你比如说在查干部的过程中,如果要是房产虚报这个是硬指标,这个好办,如果档案造假也是硬指标,查出来之后当然就要承担责任,像不作为相对来说很难用数字衡量,你们怎么界定,拿捏这个分寸呢?

孙大军:

我觉得你问到了问题要害,毕竟干部能上能下这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说这个能上能下的问题之所以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一个老问题,原因就在这里,就是标准不好把握,谁对这个事情,全国组织部都在探索,都有一些好的经验,山西的做法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还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把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做实,在这一年多下了很大工夫。在考核当中它的意图还是想有一些量化,有一些可把握、可比较的东西,在一些量化标准上,我们列举了五个方面,文件的内容我就不说了,就是可比较,可量化。说实在这个问题调整不适宜现在担任干部,更多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不是追求一些量化的标准,一个干部工作干得怎么样,是不是在状态,群众口碑怎么样,胜不胜任现职,一般情况下组织上是清楚的,但是过去为什么就是说推动能上能下那么难呢,为什么现在局面会有一个改变呢,我觉得还是一级党委和组织的勇气和担当,还是有决心,我觉得这个是最主要的,刚才我谈到了考核,刚才我还比较重视一块工作,就是监督,发挥各种监督渠道作用,比如说纪检检察巡视工作,审计、信访这些方面提供的情况都可以成为推动干部下的一个重要依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