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天津滨海新区十年城变: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思考(6)

2016-05-27 11:22:31      参与评论()人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津冀地区是行政割裂最为明显的地区,行政管辖区之间资源交换的共享性和互补性非常低。“目前由于行政界线的割裂,很多企业宁愿挤在地价高昂的北京,也不愿意去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河北。如果一体化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现象就不会存在。”

就滨海新区目前的实际而言,滨海新区如何利用政策资源的叠加,完善城市配套,促进内部的产业转型、人才的聚集,塑造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至为重要的。

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曾说,在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时,都需要一个清晰的思路结合自身的特点,基本上都是制造业,牢牢抓住实体经济来发展,制造业不能孤立,那么就需要解决制造业的瓶颈问题金融、航运、研发中心等,提升这些配套的功能,然后同步向前。随着持续发展,制造业的比重会慢慢缩小,服务业的比重慢慢增加。城市群的分工一旦形成,核心城市的低端制造业就会向周边专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国际经验无一不是如此。“这一般需要20到30年。”

过去的十年里,滨海新区似乎超前完成这一进度。然而,不止一位官员向我们提及,未来的努力方向,是从“滨海速度”到“滨海效益”,粗犷发展的模式已然难以为继,精细化是必然趋势。

从开发区的工厂群驱车,驶过彩虹桥向左转,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合作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绿树成荫,溪水环绕,错落的楼宇掩映其中,老人推着婴儿车,漫步于林荫道上,鸟儿时来啄食,人止不去。在整个滨海新区,这是我感受到的最为柔软的部分。时近中午,天津外国语学校里传来朗朗书声,我不禁想起那一句诗:“一种春生浑难忘,最是长安客归时。”

这番景象,如何实现从中新天津生态城向滨海新区乃至京津冀其他城市蔓延,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滨海新区下一个十年或更长时期的区域走向。此可谓,滨海十年,城变未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