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绿卡:变“贵宾卡”为“通行证”(2)

2017-02-28 17:10:40  海外网    参与评论()人

而“中国绿卡”则正好颠倒过来:它不是在“国门边上”核发给申请进入中国者的,而是发给已在中国工作多年、并具有相当高职位的外国人的,“住满年限”、“高级管理人员或相当身份”、“薪酬标准”这“三大条”尽管8年来屡屡修改,但大原则却并未变过。

如果将中外两种“绿卡”制度打个简单的比方,那么“外国绿卡”是“通行证”,只有取得“绿卡”才能以“准国民”身份入境,获得和本国公民相等或基本相等的求职资格;“中国绿卡”则是“贵宾卡”,是颁发给早已在中国功成名就外籍人士的一张附加若干“VIP权限”的“奖状”。

这种“倒挂”所带来的尴尬不言而喻:“中国绿卡”理应为招才引贤提供方便之门,但“贵宾卡定位”却让它只限于被那些早已在“方便门”之内的“成功在华外国人”所获得——这些人本就已经被成功引进,“中国绿卡”不过锦上添花,而那些最需要者却一卡难求、望门兴叹。

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中国绿卡”当初设立时,借鉴了美国管理外籍留学生“绿卡”发放的某些原则,即“住满年限”、“找到对口工作”、“达到薪资标准”,但美国此举意在筛选在美外籍留学生,确保最优秀者留下,并非所有“绿卡”都照此办理。

要充分发挥“中国绿卡”在引进和稳定外国优秀人才方面的“助推”作用,当务之急,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将当初因种种原因被颠倒的“因果”重新理顺过来,即像美国“绿卡”、加拿大“枫叶卡”那样,将“准入”关口放在“国门”,根据国内人才需要和缺口,为申请“中国绿卡”者设置相应的专业、学历等门槛,并根据需求变化随时调整。此外,分门别类,将“引才”、“团聚”、“投资”等不同类别的“绿卡申请者”区分开,仿效加拿大等国设立各类别移民的年度总名额上限,也是十分必要的。(编者:“团聚”类别的移民在美国和加拿大较为普遍,虽名额每年在变,但数字必须公布于众,并设置名额上限,以防挤占“引才”类移民。)

(责任编辑:刘伟 CN067)
关键词:中国绿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