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绿卡:变“贵宾卡”为“通行证”(1)

2017-02-28 17:10:40  海外网    参与评论()人

摘要:中国绿卡的实际作用距离当初设置“中国绿卡”的初衷——吸纳外国优秀人才,为本国发展服务,仍有很大差距。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中国绿卡”和“外国绿卡”(美国绿卡、加拿大枫叶卡等)在设定上有某些“倒挂”之处。

【海客说】

中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俗称中国绿卡,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5年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中国开始发布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至2014年,中国仅批准7300名外籍人士获得永久居留证。

斯蒂芬·马布里(Stephon Marbury)此前为NBA球星,目前为北京队效力。图为马布里于1月北京的一场全明星赛上。他是去年1576名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之一。

斯蒂芬·马布里(Stephon Marbury)在上篮,他是去年1576名获得中国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之一。图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尽管以前中国吸收了一部分优秀海外移民,但这些移民多以少量高层次人才为主。有学者认为,随着对人才的竞争逐渐成为国家提升软实力的手段,中国可以考虑扩大授予中国绿卡对象的范围,使更多不同层次的人才流入,填补中国各领域需求岗位的空缺。

那么如何理解现行的中国移民政策?“中国绿卡”与“外国绿卡”的获取方式有什么区别?中国移民政策在吸引外国优秀人才方面面临哪些瓶颈?海客特别邀请旅加学者陶短房为海外网(m.haiwainet.cn)撰稿,通过比较中外核发绿卡的性质与程序,分析中国绿卡难以发挥引进优秀人才作用的原因。

据《纽约时报》等外国媒体报道,2014年获得俗称“中国绿卡”的中国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士,总数量达到1576人,比前一年增加了163%,这体现了中国对外开放、招才引贤力度的增大。

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迫切的高端人才引进需求,区区每年千余人的“中国绿卡”颁发数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在中国居住、服务了许多年,作出很大贡献的外籍人士,因够不到“拿中国绿卡”的门槛,不得不一直拿着工作签证,有些甚至只得在工签期满后黯然离去。

有观察家指出,“中国绿卡”绝对发放数量本就极为有限,宝贵的名额又大多被华裔、名人、大腕所占据,尽管自2004年设立以来,满足了部分被引进人才的需要,但距离当初设置“中国绿卡”的初衷——吸纳外国优秀人才,为本国发展服务,不能不说仍有很大差距。

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中国绿卡”和“外国绿卡”(美国绿卡、加拿大枫叶卡等)在设定上有某些“倒挂”之处。

美国、加拿大的永久居民身份每年颁发数量很多:2015年美国吸收移民总数逾100万人,而2016年加拿大移民总配额高达30万,2017年更达33万之多。但这些发出去的“绿卡”都是按照“总量控制,分门别类”的原则发放的,哪些是“经济类”(俗称“花钱买身份”)、哪些是“技术类”(即和中国类似的“引进专门人才”)一目了然,不同类别的引进对象,均设立了明确的年龄、学历、教育及工作背景、语言能力、财务负担能力标尺,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这些标尺,符合这些标尺者可以申请永久居民“身份”,经严格考核程序后颁发,“持卡”人凭“绿卡”和“工卡”在工作、居住、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准国民待遇”,但能否找到对口工作、薪酬多少、职位如何,则完全是市场行为。

关键词:中国绿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