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救援官兵忆唐山大地震:都是臭味 戴防毒面具也没用(5)

2016-07-28 08:08:32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孤儿,怎么来的不记得了,一个大概五六岁,一个稍大一些六七岁,在我们班里呆了五六天。居委会说:“白天由你们这带着,晚上我们带回去,也不影响你们休息。”

后期,用水相当紧张。我们中途又回来一次。我们这个汽车中队,有拖车、吊车、消防车、冲洗车。回来以后,我带了一辆消防车,一辆冲洗车。运水到唐山后,居委会组织大家来领水,帐篷外排队几百米长。我们后期主要做这些工作。

铁道兵沈鑫森:晚上用马灯、手电筒抢险,昼夜奋战

我们俩个是解放军铁道兵11师的。铁道兵有“三荣”的口号:“艰苦为荣,劳动为荣,当铁道兵光荣。”我们去的地方,都是路不通的地方,等路通了,我们就走了,所以流动性很大。我1961年8月份从上海应征入伍到福建,以后又转战江西、内蒙、陕西,兜了一大圈,后来到河北。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的时候,11师正好驻扎在河北滦平县。

当年7月中旬以来,燕北地区下起了多年未见的暴雨,我所在部队正在紧张地抢修京通铁路。28日凌晨,我师机关驻地也有明显的震感。那时,在师司令部军务科任参谋的我,正和师参谋长等三人,从修理营防洪回来,刚踏进宿舍门,就听见房屋的震动声。求生的本能使我喊起同室睡着的战友,一起跑到门外,顶棚就哗啦啦地塌下来了,好险呀!住在其他室内的战友们也都迅速奔到室外,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是哪里发生了地震?震中在哪里?一时谁也说不清。但大家很快意识到部队要执行抢险救灾的任务了。

不久,我师就接到前往唐山抗震救灾,抢修抢建铁路线的命令。29号是待命做准备工作,大部队出发时间是8月1日。师机关迅速成立了指挥部,指派先遣人员于29日中午就出发了,然后由师首长分批率部队前往。我是随副师长第二批出发的。从滦平到唐山,要经过兴隆。兴隆是山区,到处都是盘山公路。当时,几十辆解放牌卡车,分载着人员、物资,行驶在公路上排成了一条长龙,途中不时还传来战士们的阵阵歌声,士气高涨。

到达唐山时,天快暗下来了,见到的是一片令人伤心的凄惨景象,高楼倒塌,烟囱拦腰折断,电线杆东倒西歪。只有部队的车子才能进出。群众伤亡惊人,受伤的群众大部分还躺在公路旁,等待救援。野战部队正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堆寻找、挖掘伤亡的群众。由于担负的抢险任务不同,我们无法与野战部队并肩战斗,而是匆匆地驶向抢修铁路的目的地。但是我们当时找不到路,民兵都是从天津过去的,他们也找不到路。

抢修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马上安营扎寨。铁道兵流动性大,所以条件艰苦惯了,帐篷啊,后勤保障需要的粮食、物资啊,都是自己带去的。我们部队就在铁路两旁,借用农民的农田和菜地搭帐篷,睡的都是我们自己带的铁床。帐篷因为搭在农田里,铁床的铁皮往下沉,差不多接近泥土了,蚊子特别多。帐篷内外一样炎热;喝的是就近自挖的井水,又苦又涩;吃的是自带的罐头食品加咸菜,没有味道。

我们边安家边勘查现场,展现在眼前的情景令人吃惊:铁路路基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地段路基下沉、开裂、冒浆;有的地段钢轨位移、扭曲、拉断;沿线有几十座桥梁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抢修的难度很大,任务很重。

可是部队下了死命令了,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为铁路不通,物资运输就成问题,伤员也运不出去。我们当时负责抢修的是京山铁路段。指战员们为了唐山人民,为了铁道兵的荣誉,很快地按照抢修方案展开作业,冒酷暑,战高温,不怕苦,不怕累,晚上用马灯、手电筒抢险,做到昼夜奋战。工地上有的抢修路基,有的予制排轨,有的抢修大桥,各个工种分秒必争。抢修期间还时时发生余震,但是抢修始终没有停顿,时间太宝贵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