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朝阳门老街“焕新记”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10月15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东城区朝阳门南、北小街。

时值10月,东城区朝阳门南小街路口车辆井然有序地通过,对面花园中一棵巨大的古树遒劲有力,男女老少在新落成的凉亭中休憩。紧挨着的朝阳门北小街,孚王府东门外的老照片和一幅幅史家小学同学们的新画作吸引了来往人们驻足欣赏……历时近一年,朝阳门南、北小街整治提升告竣,700多年的老街正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700年老街迎变

朝阳门南、北小街始建于元代,是元大都按《周礼•考工记》“九经九纬”理念构建的路网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道路两侧依旧保留着传统的街巷结构,至今仍是北京老城南北交通联系和城市功能的重要承载。

朝阳门南、北小街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一方面它历史悠久,自元代以来北京城形成了“大干路—大街坊—小胡同—四合院”的街巷布局,凡与城门相通的是干道,串联院落的是胡同,而连通二者、不宽不窄的就是“小街”,这里依旧基本保留着干支分明的老城肌理。这条街不仅是北京54条“小街”中最长的一条,也是全国1100余条“小街”中最长的,南北牵连长安街和平安大街,向北直抵北二环,东临繁忙的二环路,西通京韵绵长的崇雍大街。另一方面它又蕴藏活力,它坐落在现代居住小区与传统平房院落之间,商铺汇于沿街,民居隐于静巷,是区域重要的城市脉络,也是“生活性的服务商街”。

2001年起,原本狭长的“小街”逐渐变成宽马路、多车道、大绿地的空间形态。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主任工程师李明扬表示,“小街格局‘变大’的同时,却逐渐失去了人性尺度,‘以车为本’的大路、封闭的绿地,这种功能布局带来的是两侧公共空间愈加疏远、局促:车道被停车占据,步道被绿地、护栏和设施阻隔,居民、商户进出绕远成了家常便饭,而商户门前空间、居民通行空间、邻里交往空间,则被禁锢在狭长的通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