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设置在人行道最外侧,靠近非机动车道,采用缓坡路缘石设计,结合差异化的铺地设计和停车标线,有效引导非机动车停放,同时行人停放后可通过小径直接进入步道空间内。完工后,全街共增设约1500余延米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并设置蓝牙道钉、实行“入栏结算”,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
“参与式设计”带动共治
城市空间环境的更新只是手段,区域升级才是最终目的。
在前期调研中,朝阳门南、北小街两侧270余家商户的业态,均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主,“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条街上都可以找到,社区商业是街区活力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2024年4月开始,东城区将整治提升与沿街商户的品牌形象优化结合,带动商户开展门脸、牌匾、橱窗等形象升级,引领全街成为充满活力与“烟火气”的生活性商业街区。张黎介绍,“此次品牌形象升级采取‘参与式设计’的方式,相较以往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统规统建’模式,‘参与式设计’更加重视商户的主体性和参与度,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机制,能够直接、有效地引导商户参与到全街提升中,确保整治提升成效能长期维持,体现街区的共同治理和自主管理”。
“过程中,小街商户也是从观望、怀疑,再到尝试、响应,陆续与引入的113人设计团队‘一对一’结合,共同开展规划设计,大家结合朝阳门南、北小街生活服务业发展历史,挖掘经营特色、行业文化,将老居民、老街坊、老商户的浓厚乡愁和街区历史元素,融入到门脸之中,成为小街的‘活态博物馆’。”李明扬表示。
参与设计布置的不止商户,南弓匠营胡同西口外沿线的墙面上,也被史家小学(高年级部)做成“苔花画廊”,其中展示了同学们为中华历史、老城文化创作的绘画、泥塑,与路东侧孚王府东门的老照片相映成趣。
街区变美了,人们出行更方便了,烟火气也变得更浓了......此次朝阳门南北小街整治提升还带动了街区内其他项目协同推进,聚拢街区整体提升成效。据了解,建国门党群服务中心和东四街道奥林匹克中心也与小街同步升级,为沿线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