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短视频画“皮”更要画好“骨”(2)

场景空洞,虚假新闻降低媒体公信力。“小学生秦朗在巴黎丢失寒假作业”“女子打网约车不紧不慢买早餐,司机等7分钟后取消订单被威胁要投诉”“家长送老师‘不作为’锦旗”……这些短视频冲上热搜后,都经历了媒体跟踪报道、警方调查取证、反转为摆拍短视频。从剧情场景来看,即便视频涉及造假,好似也无伤大雅,也没有虚假慈善,更没有擦边带货,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不容小觑。在海量信息的网络时代,主流媒体象征着真实和权威,是人们筛选信息的标尺和过滤器,一旦受流量牵引,为“新黄色新闻”推波助澜,不仅会降低自身的尊严,还会影响人们对其的信任。

故事空洞,雷同剧本欺骗公众感情。“悲惨身世”和“贫困生活”也是获得流量的“密码”,人们既同情他们的不易处境,也敬佩他们在困境中顽强、不屈和乐观的宝贵精神。于是,这类视频更可能受到情感认可,也更容易收到经济支持。比如在“凉山”这座“流量池”上,仅2023年凉山警方便打击了11名“卖惨带货”网红,他们都遵循着“卖惨-吸粉一带货变现”的套路,即以凉山“贫困人群”为身份标签,在积累一定粉丝量后,便迅速以“助农”为噱头上架农副产品,实际上不仅穷苦身份是假的,“凉山”农产品标签也是假的。当人们的善意被过度消费,“狼来了”的故事就会上演,真正需要帮助的群体反而遭到忽视。

短视频画“皮”更要画好“骨”

(二)

2023年12月,国家曾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打击摆拍制作和技术生成的虚假视频。那么,为何摆拍短视频却仍屡禁不止,且获得人们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