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成渝共筑高质量增长极(6)

崛起改革开放新高地

新的时代背景下,成渝地区更要在西部改革开放中发挥更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两年来,川渝携手,承担起中央赋予的改革开放重任,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共同规划,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行政区与经济区高度同构,阻碍着经济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2020年底,在四川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与重庆渝北区茨竹镇交界处,川渝省级层面批准启动建设的首个跨省域新区——川渝高竹新区,承担起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重任。广安和渝北分别抽调干部组建高竹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高竹开发公司,双方实现规划编制、基础配套、交通建设等多方面的一体化。如今在高竹新区,经济要素跨省高效流动初见成效:新区已累计入驻企业167户,签约川渝共建重大项目33个。“在这里,既能享受广安较低的要素成本,又能择优享受两地优惠政策,我们果断投资3亿元,在高竹新区建设智能幕墙产业园。”重庆玺景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成虎说。两年来,多项“全国首个”改革成果在成渝地区诞生: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协作机制;全国首个跨省设立的联合河长办——川渝河长制联合办公室;中欧班列(成渝)号在全国首次实现跨省市中欧班列合作……统一标准,有打破藩篱的魄力。川渝携手将各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川渝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服务机制,构建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的市场服务系统,实行信用联合奖惩;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快速推进;川渝已联合发布5300亿元的城市更新、小城镇建设等领域机会清单;成渝两地正积极合作开展国资国企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川渝已完成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协同立法,构建知识产权跨区域快速协同保护机制……直面全球,有联通世界的能力。川渝联合发出中欧班列(成渝)号,统筹优化班列去回程线路和运力资源;共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提升通道运行效率;共同探索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新机制,推动成渝地区与新加坡开展金融合作……如今在成渝地区,开放新高地正在崛起——向东,长江黄金水道不断优化,重庆还开通渝甬班列,货物直抵宁波舟山港,再通达世界各地;向西,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折算列超4800列,占全国比例约30%,开行量和货值均领跑全国;向南,以川渝为主要支撑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2021年目的地已拓展至107个国家(地区)的315个港口,铁海联运班列、跨境公路班车、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开行量同比分别增长60%、17%、30%;向北,从成渝地区出发的国际班列,北上穿越西伯利亚直达莫斯科,开行频次正不断加密。……数据显示,2021年川渝外贸进出口总值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重庆市达到8000.6亿元,同比增长22.8%;四川省达9513.6亿元,同比增长17.6%。“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成渝地区已成为我国向西、向南开放的重要窗口。”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说,唱好成渝“双城记”,将有力助推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