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成渝共筑高质量增长极(7)

走进高品质“双城生活”

前不久,四川金锴安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曹卫东遇到一件急事:企业需要尽快办理跨省办税业务,如不能及时开出发票,很可能订单丢掉。焦急的曹卫东拨通了成都市温江区税务咨询热线求助,经过税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分析,通过“川渝通办”将业务顺利办理,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目前‘川渝通办’税务办理事项涵盖了信息报告、税费缴纳、发票开具、证明开具、退(抵)税等5大类办理频率高、群众关注度高的事项。”温江区税务局总会计师罗蓉说。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两年来,川渝携手发力,让高品质“双城生活”逐渐走进现实。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川渝协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推进文化、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合作,群众就近享受优质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开始实施。成渝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认互贷,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无缝衔接……公共服务,一网通办。两年来,川渝联合推出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交通、就业、医疗、生育等群众“身边事”,办件总量近600万件。民生领域,合作共享。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与四川、重庆多家基层医院共建医联体,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川渝38家三甲医院实现检验结果互认。“成渝地区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仅释放‘一盘棋’‘一家亲’的强烈信号,还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契合高品质宜居地的本质要求。”姚树洁说。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保。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川渝两地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已累计签订合作协议70余项,建立协作会议、交叉检查、联合执法等协作共管机制,守卫着巴蜀大地的绿水青山。在重庆荣昌区与四川泸县交界处的濑溪河,由两地共同出资聘请的专业清漂队正在作业。岸上,毗邻的荣昌清江镇和泸县方洞镇的河长正联合开展巡河,督导清漂工作。在不远处的濑溪河高洞电站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站,各项水质指标稳定保持Ⅲ类标准以上。“各管一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荣昌已与毗邻的四川地市区县建立协作共管机制。同时,川渝已签订协议,创新将境内河段水质作为生态补偿资金的分配依据,倒逼两地加大保护力度。以濑溪河为例,若荣昌高洞电站补偿断面水质达标,四川补偿重庆一定比例资金,否则重庆将补偿四川一定比例资金。2021年,川渝协同开展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联合编制“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共同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立长江流域川渝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跨省市联合河长制办公室等,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大格局已基本形成。巴蜀大地,风帆正起。川渝两地正携手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创新拼搏,奋勇前行,这片古老的土地,必将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首页上一页...4567 7
(责任编辑:李妍彬 CN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