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建党之前:陈独秀在上海(3)

创业失败的陈独秀不得不离开上海,回到老家,不甘心的他又张罗主办起了《安徽俗话报》。办此报之目的,用陈独秀自己的话来讲,“一是把各处的事体说给我们安徽人听听”,“二是要把各项浅近的学问用通行的俗话演出来,好教我们安徽人无钱多读书的,看了这‘俗话报’,也可以长点见识”(《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安徽俗话报》1904年第1期)。由此可见,陈独秀此时启蒙意愿之浓烈,而启蒙对象之有教无类。但因为俗话报社所在的芜湖并没有印刷厂,陈独秀不得不把编辑好的稿子寄往上海,由与他相熟的东大陆书局印刷,印好以后再寄回。《安徽俗话报》就这样办了不及两年,陈独秀突然选择“一定要教书去了”,也就自动停刊了。(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

其间,陈独秀曾又回过一次上海,这次来沪经历与此前迥然不同。1904年秋,他得章士钊之邀,参加了“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一称“爱国协会”),其目的为“先狙击二三重要满大臣,以为军事进行之声援”。约莫一个月时间里,陈独秀日复一日地与杨笃生等革命党人一起试制炸弹。此时他还与“常来试验室练习”的蔡元培聚谈,从此两人结下深谊。天不遂人愿事十有八九,因华兴会长沙起义失败,加之革命党人万福华在沪行刺广西巡抚王之春事败,暗杀团机关被查抄,计划被终止,革命党人星散。(陈独秀:《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创办《新青年》声名鹊起

12年后,陈独秀37岁,中国已经没有了皇帝,但政治的局面似乎更坏了。中华民国徒有其表,尊孔复古的思潮在中国大地沉渣泛起,为袁世凯的帝制复辟鸣锣开道。陈独秀历经了“二次革命”的生死,逃亡日本,于此时再次回国,租住在了法租界嵩山路吉益里(据考证为今太仓路119弄)。上海法租界当时刚刚扩充界址到此,原来是一大片农田的土地突然有了商业价值,房价要比法租界旧区与公共租界低廉许多,中外商贾纷至沓来,竞相“永租”建房,出租牟利,卢家湾一带的房地产业就这么兴旺起来。陈独秀所租住的吉益里,也是那批刚刚造好不及1年的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里弄房子。他与阔别一年之久“忽咳血”的妻子高君曼重聚,住在21号里,一同居住的还有三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和大女儿陈玉莹。上海居,大不易,陈独秀的家庭负担不可谓不重,因陈延年常与他闹纠纷,家庭生活也谈不上和睦,但更让他痛心疾首的还是这个国家的持续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