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部门负责人介绍,菜品采购上都尽量选择本地应季食材,不采购高档食材。
“我们一天采购2次,早上一次,下午补采一次,进行精准动态管理。比如说一天要采购100斤西红柿,早上就先采购80斤,根据中午的消耗量来确定下午是否需要补采、补采多少。”
——菜品制作有“细活”。
后厨墙上,“分档取料、物尽其用”八个大字格外醒目。
厨师宋晓南如数家珍:“白菜可以三吃,白菜叶做汤爆白菜头,白菜帮子做醋熘白菜,白菜根做咸菜;还有萝卜皮、芹菜根,都能用来做咸菜,既节约又可口,大家十分欢迎。”
在后厨,记者还看到一个细节,用完的食用油油桶都要一一倒扣过来沥半小时,力争不浪费一滴油。
——管理服务见“细节”。
就餐期间,餐厅安排专人“盯台”,实时观察不同菜品消耗情况,“哪道菜快吃完了,我们才通知后厨及时添加。”
通过加强餐厅前台与后厨的紧密协调配合,坚持少炒勤炒,确保了尽量少剩菜。
“剩下的少量饭菜,服务员会统一送到后厨。在确保食品安全情况下,我们会进行食材的二次利用,比如剩下的馒头可以炸馒头片,剩下的米饭做蛋炒饭。”宋晓南说。
与会人员:人人自觉践行节俭蔚然成风
10月27日上午,京西宾馆餐厅。
“倒半杯就成,我喝不了太多。”早餐时,一位与会人员只给自己倒了半杯豆浆。
餐厅服务员舒鸿告诉记者:“来就餐的各位同志都非常自觉,吃多少取多少,我们收餐盘时,收上来的都是‘光盘’。”
细微之处见精神。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会务工作的倡导要求,更是每一位与会人员的自觉践行。
“馒头有大馒头,也有小馒头。我们女同志饭量小,就取小个的。盛面的碗也都是小碗的,吃多少打多少。”吴亚琴说,“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大家在主动践行,不需要谁提醒,都是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