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千年之渴今朝解——贵州贫困群众实现“吃水不愁” (2)

千年之渴今朝解——贵州贫困群众实现“吃水不愁” (2)
2020-09-30 17:01:59 新华网

困于水,逐于水,战于水

住在麻山深处的紫云县贫困户吴管付,家里过去的生活必需品——扁担,如今成了“纪念品”。

抖落灰尘,经年磨损后的扁担,亮而滑。“原来天没亮就要去挑水,最远要走七八公里。”说起挑水,陡峭难行的山路,四五十斤的水桶,摔倒后又返回挑水的画面,似乎又在吴管付的眼前重现。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5)千年之渴今朝解——贵州贫困群众实现“吃水不愁”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大营镇大营村不少民居楼顶都用于存蓄雨水(8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麻山,山乱如麻,水愁也如麻,“土如珍珠水如油”。和吴管付一样,生活在麻山地区的人们,过去遇有红白喜事,两支队伍必须配齐:砍柴队和挑水队;山里娃放学后的“家庭作业”也主要有两样:放羊、挑水。

过不了水这一关,贵州人就走不出十万大山。近十年时间里,水利建设攻坚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战役”,干部群众奔走于大山、河流间,找水源、建水库、铺水管,贵州吃水难的历史正在改变。

“还是自来水方便哟,我们不再挑水,也不再吃‘望天水’过日子了。”吴管付打开门前的水龙头,清爽地洗了一把脸。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6)千年之渴今朝解——贵州贫困群众实现“吃水不愁”

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大营镇大营村不少民居楼顶都用于存蓄雨水(8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傍晚,阳光翻过山顶,照着吴管付家的两层小楼。楼上,他为在城里上班、马上要结婚的儿子准备好了婚房。饮水机、太阳能热水器,城里家庭有的,他也给儿子尽量配齐。“我现在就等着哄孙子了。”吴管付眼里满是憧憬。

在麻山采访期间,记者收到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一位驻村干部发来的照片,照片拍摄于2019年7月。只见一个小女孩站在自家牲口圈舍边,手拿一根油管,大口吮吸着从房顶上引下来的“望天水”。

拍摄这张照片的干部当时很揪心,看到这张照片,记者也很揪心。

于是,从麻山到乌蒙山,驱车约500公里,记者赶到这个名叫营寨村的小山村。远远望去,山隔水,水环山,滔滔牛栏江从村子脚下流过。但山有多高、水有多远,住在高山上的人,只能每天眼巴巴望着水却吃不到水。

女孩名叫张丽春,今年7岁。她所住的寨子,处在村子的最高处,背靠大山,过去叫长梁子,全寨大多是苗族。

穿行在寨子里,家家户户的房檐上缠绕着水槽,水槽连接着水管,水管伸进水窖。一到下雨天,村民就把“望天水”接到水窖里吃。今年,村民都吃上了自来水。

走进张丽春家,房顶上的水已干涸,过去孩子吸水用的油管也被收了起来。妈妈王才珍忆起为水发愁的日子:半夜挑过水、爬山背过水、花钱买过水,过去每天最心焦的就是水。

“我们家现在吃上自来水了。”打开水龙头,张丽春笑盈盈地洗手,水花溅在小手上,她觉得那和山上的花一样好看。

水袋子,米袋子,钱袋子

(新华全媒头条·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图文互动)(8)千年之渴今朝解——贵州贫困群众实现“吃水不愁”

村民在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代化社区打傍蔬菜基地内工作(8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刘续摄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