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实践新论】切实用好消费扶贫之力 (3)

【实践新论】切实用好消费扶贫之力 (3)
2020-09-26 17:03:12 光明网-理论频道

理性看待消费扶贫的现实不足

消费扶贫动员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拓宽了贫困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脱贫攻坚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但在消费扶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产无量”,贫困地区农产品难以满足规模化消费需求。商品经济需要通过实现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来节约流通成本和消费成本。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往往是小而散,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当面对来自线上渠道或单位采购的大量消费需求时容易出现货源不足问题,难以迅速高效与需求方顺利对接,增加了供应端和消费端的沟通协调成本。

二是“有品不优”,贫困地区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优劣是影响消费体验的核心因素,也决定着消费者是否能够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贫困地区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标准化程度低,难以确保良品率,一些产品加工和包装粗劣,容易造成消费者预期和实际的心理落差。

三是“机制不全”,消费扶贫缺少长效机制保驾护航。一方面,目前的消费扶贫大多立足于“有什么就消费什么”,还没有过渡到“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贫困地区的产出与市场需求未形成有效的匹配机制。另一方面,部分商家利用消费扶贫政策的推动,以消费扶贫之名哄抬普通商品价格或销售非贫困地区产品,有将消费者的善意和情怀“变现”之嫌。消费扶贫虽然具有特殊的目的性,但本质仍是消费行为,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如果缺少长效规范机制,则不利于消费扶贫的长远发展。

四是“服务难保”,一些消费扶贫活动缺少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很多企业和平台推出的消费扶贫活动是一次性的,没有建立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保障体系,若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消费者缺少简单有效的退换货渠道或者申诉路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