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陈先达:行走在思想与时代之间(2)

陈先达:行走在思想与时代之间(2)
2020-06-29 14:37:09 光明日报

以身闻道求理的哲学境界

先生19岁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1953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班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进入人大是“学术专业的定格”,开始“叩击哲学之门”。1956年从研究班毕业留校任教,他成为人大哲学系正式成立后的首批教师。

追求真理、探寻规律、改造世界,是马克思所推崇的“真正的哲学”的使命。哲学是时代的精神精华。真正的哲学和哲学家应该在思想中反映或把握时代。先生的哲学人生和哲学思想秉持了这一理念,“闻道犹能以身求”。他的诗句正是其在哲学信仰上笃定不移、在哲学事业上辛勤耕耘的人生写照。

“最惬意的人生是专业、职业、信仰的结合。”这是先生对自己一生的概括。他很赞赏马克思的名言:“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先生认为自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是“真理占有我”。他提倡并践行把“姓马”(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的职业)与“信马”(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先生的演讲和论著具有鲜明的现实品格、深刻的哲理分析和独特的文采风骨。他在《光明日报》发表的自传体随笔《专业、职业与信仰——我的治学之路》中,阐述了自己的学术主张,强调理论研究应坚持三个原则,即研究的问题要现实,理论分析要深刻,文章表述要通俗。

问题应该是现实的,并非说哲学都是直接讨论现实政治问题或社会问题,而是指要能为正确认识和解决自己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哲学智慧;理论分析要深刻,意味着真正的理论就是要论理,最大的说服力就是文章中的“理”,无理可言就不能称为理论文章;表述要通俗,是指深入基础上的浅出,“浅入浅出没水平,浅入深出低水平,深入浅出才是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众的哲学,晦涩不应该是哲学的本性。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