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变化,发生在陇南大地的每一个村村社社。
多年来,陇南始终把住房安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但实践证明,危房不拆,全面保障农村住房安全将是句空话。
“绝不把一个破烂的乡村带到实现小康的时刻。”市委市政府领导话语铿锵,信心满满。
去年3月以来,陇南在全市各乡村开展“拆危治乱”攻坚行动,集中精力、合力攻坚,啃下住房安全保障这块硬骨头——
对新建房屋落实各项农村住房补助政策,对有使用价值的旧房通过维修加固改造为生产用房,在保障有安全住房前提下,拆除长期闲置的危旧房、“空心房”、废弃圈舍和残垣断壁。
拆危治乱从一开始便明确了方向点:坚持“一保二建三修四拆”的原则,应保尽保、应拆尽拆,宜垦则垦、宜绿则绿,因地制宜。
在实践中,陇南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将“拆危治乱”与脱贫攻坚总体工作一体推进,坚持“拆危”与“传承”、“整治”与“保护”并重,赓续乡村文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截至目前,全市共拆除危房旧房42万余间,拆除残垣断壁700多公里,复垦土地1万多亩,9县区基本实现“清零”目标。
一大批群众告别烟熏火燎搬出“深山老林”,一大批城乡“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性治理,一大批影响脱贫攻坚进程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废旧与美丽之间,在陇南有了新的打开方式,涌现出康县花桥、文县铁楼、武都裕河、徽县稻坪等一大批名声远扬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答好环境改善这道“加分题”,陇南要持续深化“拆危治乱”行动,统筹抓好非贫困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拆除烂房子、维修旧房子、治理“黑房子”,切实改变一些地方人畜混居、烟熏火燎等落后生活方式,从根子上解决住房不安全问题。
同时,持续深化“拆危治乱”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保护好绿水青山,传承好特色文化,培育好乡村人才,建设好美丽家园,让更多贫困山村变身美丽乡村。
山溪十里水涔涔,黛瓦青墙掩绿阴。让陇南之美,既有“颜值”又有“内涵”,从环境中开始,在富足中提升,在乡风中沉淀。
答好“面试题”,确保群众认可
两年前,天津大学90后青年教师冮皓被派驻到宕昌县大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耕地、人才两匮乏的情况,一时间愁坏了他。
为尽快带领老乡们探索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冮皓挨个村、挨个工地调研,积极寻求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挂面加工产业。
↑陇南的扶贫产业园。
很快,在天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一个针对挂面产业的扶贫车间在大寨村落地,带动了88户356人脱贫致富。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陇南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个决策、一个个举措,都是为了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诺言。
陇南坚持把抓党建与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有机融合,全面启动挂牌督战。
陇南还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帮扶资源,省市县三级1262个单位帮扶2336个村。全力开展“百企帮百村”“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政协委员问村医”活动,助推脱贫攻坚。
像冮皓一样的党员干部,在陇南脱贫攻坚战场上处处都是。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陇南始终坚持补齐“精神短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决战的一线前沿检验初心、践行使命,面对面讲政策、谈变化、解忧惑,心贴心扶思想、转观念、树信心,将“增收入”“富口袋”与“强精神”“富脑袋”同步推进,破解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难题。
↑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点幸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