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场“大考”(2)

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另一场“大考”(2)
2020-05-27 15:10:22 科技日报

“再比如,政府要求每个人外出都要佩戴口罩,但如果不把口罩对防止病毒传播的显著作用以及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告知公众,公众的配合程度和防疫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如果不把洗手能有效去除病毒的道理科普清楚,让大家坚持勤洗手的要求,就可能得不到充分落实。”

事实证明,科普工作与公民科学素养在抗疫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包括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一批知名学者身体力行,及时地科学发声,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疫情,消除了不必要的恐慌,为公众提供了大量权威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防控指南。

2、提升科学素养应培养好学生这支“主力军”

百年前,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诚然,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学生,可以把科学知识传递到家庭、工作单位和社会中去,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素养就显得愈发重要。”宋柏林说。

除了学校提供的科学教育外,社会教育也非常重要。据统计,我国少儿科普图书销售码洋和品种虽多,但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原创图书较少、竞争力有所下降等问题。

“科普应从青少年抓起,缺乏高质量的科普图书将影响到公众科学素养的培育。”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建议把扶持原创科普图书上升到“国家工程”高度,并引入“国家队”和“专业选手”编写。

此外,施卫东还建议进一步开放利用好如博物馆、天文台、气象站等适合儿童科普的资源,营造全社会重视儿童科普的氛围。教育部、科技部应推动完善少儿科普课堂教育体系,严格内容审查,推动科普阅读最优化。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