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扶贫产业纠偏提质 (2)

扶贫产业纠偏提质 (2)
2020-04-14 19:44:08 瞭望周刊社

一些贫困地区经济尚不发达,但发展特色产业潜力巨大。各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将当地资源禀赋转化为脱贫财富,做大做强扶贫产业。

原州区的冷凉蔬菜,西吉县的土豆、艾草,彭阳县的山杏、菌业,泾源县的苗木、草畜,隆德县的中药材……多年积累的生态红利,令曾经贫穷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催生一批绿色产业。

仅在固原市,当地通过建设100多个“一棵树、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的试验示范园,就在17万余亩土地上试种300多个品种。芦笋、大果榛子、蜜脆苹果、俄罗斯沙棘等之前从未在固原出现过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正在形成规模,令不少贫困百姓从中受益。

如今,“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多种模式的探索、实践,助力扶贫产业更好发展。

内蒙古兴安盟通过成立国有扶贫开发投资公司,统一管理产业扶贫项目。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平安村,一座上下两层、1200平方米的电商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中心由旗里一家扶贫开发投资公司协助当地利用150万元扶贫资金设计和建设,所有权归平安村,目前由村里一家种植合作社经营。按照投资公司、平安村、合作社签署的三方协议,从第1年至第10年,合作社每年要付投资公司租金,从第6年至第10年,合作社开始回购项目,第10年回购完成。

兴安盟扶贫办主任陈延成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有三个好处:一是当地产业得以壮大,并形成10年期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二是扶贫资金使用一圈后,可连本带息收回,继续设计项目,发挥“滚雪球”效应;三是贫困人口、普通农牧民、村集体与这种模式形成利益联结,可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增收。

关键词: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