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龙一号的纯商业化模式主要包括两点:
1.研制经费的来源,不是用国家投入,而是面向社会资本融资,开展研制。
2.引入了社会资源参与配套。采用竞争性采购打破原有的计划性采购。
在过去,承担国家航天发射型号上的配套设备,全部是由航天系统内成熟的配套单位完成的。而所谓商业化,就是要打开市场,让更多民间单位参与进来,以竞争的方式,选出其中价格最优的和性能最好的,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火箭的可靠性。
“国家队”进军商业航天:能力依旧是金标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见证了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展的每一步。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从现役运载火箭到新一代运载火箭。
△捷龙一号
今天(8月17日),当它进军商业航天的全新舞台时,依然带着中国航天的“金标准”。作为我国固体火箭中体积最小(全长约19.5米,直径1.2米)、重量最轻(起飞重量约23.1吨)的火箭,捷龙一号却拥有着我国固体运载火箭中最高的运载效率。
△捷龙一号
同时,它还具备“两高两快”,即“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快履约、快发射”的特点。通过大规模组批生产,可以缩短发射服务履约周期,与用户签约后6个月即可出厂。通过优化发射准备流程,可缩短发射准备时间,运抵发射场后24小时内可快速发射。所以指标都名列前茅。
“国家队”进军商业航天:给自己一个大胆创新的舞台
航天有多少容错空间?这个问题放在过去,对这支“国家队”来说答案是零。他们代表着中国航天,代表着只有百分之百才算成功。他们在研制中要采用最可靠、最成熟的技术,和“多冗余”,也就是多备份的设计思路。
而商业航天,给了他们一次试错的机会。这群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年轻人,决定大展拳脚。
于是在捷龙一号上,我们能看到很多技术上的创新尝试,还有一些胆大心细的特别设计。
△捷龙一号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