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新的生产关系虽然解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但这只是就所有制而言,由于生产关系中还包含有经济管理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可能一经建立就可以无限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既包含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制度,也包括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在所有制不变革的情况下,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样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僵化落后的经济体制同样能够束缚和窒息生产力”。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表明,我们对于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理解更全面了,对于经济运行机制的掌握更深入了,我们管理经济的能力空前提高了。(二)对社会变革、“社会革命”的理论有突破和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范围来看,除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革命之外,还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文艺、文化、思想的革命,也都属于社会革命范畴。这就使社会革命的内涵不再局限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包含各种社会重大变革诸如产业革命、科技革命、思想革命、文化和文艺革命等多方面的内容,从而赋予社会革命以新的含义。”
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社会革命,我们才能把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看作一个整体,把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的奋斗看作一个整体,从而用“社会革命”这个鲜明的主题来统领我们的奋斗。
(三)对社会变革、“社会革命”的实践有突破和创新。
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在实践过程中,“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