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老师们,他起早贪黑地扎根在田间地头,观察棉花生长常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总是蹲得双腿麻木到站不起来。第一次到新疆出差,严根土缠着新疆农大的老教授,探讨新的育种方法,一直讨论到半夜2点。和衣将就睡上一小会儿,天还没亮,两个人又接着讨论。
20多年来,严根土带领团队研究了8000多份国内外育种材料,分析了从田间地头得来的上千万组数据,终于发明了“一种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育种方法”,并成功选育出中棉所44、中棉所49、中棉所59等经典棉花品种。
中棉所49在新疆已连续推广应用13年,目前仍是主栽品种,近两年的栽种比重在南疆地区上升到65%,推广面积占当年全国总棉花种植面积的15.5%,推动了我国主产棉区品种的更新换代。
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指引下,中棉所44和中棉所59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通过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审定。其中,中棉所44比当地品种增产50%以上,让国外棉农和专家都十分佩服。这些对推进我国农业“走出去”、构建中亚国际棉花产业聚集带都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严根土在实验室接受采访
科学的精神在传承。同老师们一样,2016年,作为第一完成人,严根土也站在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领奖台上。
荣誉、鲜花、掌声之外,这位育种专家更看重的是种棉农民的肯定,黄土地里老百姓的认可。那年冬天,内黄县的乡亲们选出60多名代表,合租了一辆公交车来到中棉所大门口,他们对门卫说:“今年我们种植中棉所44获得了大丰收,只想看一眼这个品种的育种者,并对他说声谢谢”。此后,严根土和内黄棉农结下了深厚友谊,一直在帮助他们提高棉花种植技术。
在严根土看来,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的核心正是“绿色、优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作为育种科研工作者,此后要继续为我国棉花育种、规范化种植尽微薄之力。
中棉所试验田
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离开中棉所的试验田时,眼前一片片棉苗生机勃勃,记者不由想起那句咏棉的诗句: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为了天下之暖,严根土在一粒棉花籽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