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这段重要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原理,科学阐明了当今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壮举,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灿烂前景。
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事物矛盾运动的法则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发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矛盾。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实践,更不可能提出社会主义改革的问题,但他们揭示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规律,为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的理论依据。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上,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是否还存在同其他社会一样的基本矛盾,曾是悬而未决的问题。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纠正了长期以来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首次创造性地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60年,毛泽东在对一份报告稿的修改中甚至提出,“根据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不断的改革,就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又迫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不进行不断的改革。”
邓小平坚持并运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分析我国社会实际。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重要讲话中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后来,我们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这个重要思想,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并围绕解决这个中心矛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壮阔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