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禾田居山谷洞穴餐厅充分体现了慈利旅游扶贫的特色。
慈利县委书记邱初开在接受媒体团的采访。
华声在线9月14日讯(记者刘涛黄煌潘梁平通讯员黎小湘)这里既是省级重点贫困县,也是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这里的脱贫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创造了许多典型经验。这里是张家界市慈利县,计划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9月14日,“精准扶贫在三湘”网络主题活动媒体团走进慈利县,打开“张家界东大门”的扶贫图景,映客直播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扶贫办和湖南日报社主办,华声在线新闻网站、湖南微政务和网信湖南承办。
从乡村出发,产业扶贫活力十足
慈利县地处张家界东部、武陵山脉东部边沿、澧水中游,素称“金慈银澧”、“湘西门户”、“张家界东大门”。既是省级重点贫困县,也是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274户86892人,其中已脱贫10112户38302人,未脱贫14162户48590人,今年计划减贫17294人。现有贫困村134个,其中已退出12个,今年计划退出80个。
贫困户主要在乡村,慈利县就从乡村出发。近年来,慈利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
目前,慈利县主打茶叶、蔬菜、养殖等特色农业,以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县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茶叶产业,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29万元,建设茶叶基地3300亩,扶持贫困人口5173人,预计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依托生态资源丰势,把黄牛养殖作为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安排财政扶贫资金900万元,精准扶持通津铺、高峰等5个乡镇的贫困户,形成黄牛养殖产业化,今年,4500名贫困人口在项目带动下可望脱贫。
除了特色农业,慈利县在产业扶贫上还积极探索光伏发电和乡村旅游。慈利县大力实施光伏扶贫政策,慈利今年财政全额投资1512万元,建设36个村级集体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达2160千瓦,惠及贫困户600多户,每年可产生效益250多万元。
结合全域旅游,做旺一点带富一片
说起张家界,离不开旅游经济的发展,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慈利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没有错失这一大良机。
旅游是脱贫致富带动力强的富民产业。据县委书记邱初开介绍,慈利正在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今年又被确定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近年来,我们以建设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万福温泉、江垭温泉、路上汽车酒店、冰雪世界、禾田居山谷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在全域旅游和精准扶贫结合上做了一些探索,形成了四种模式:一是景区辐射带动。把景区周边村落作为承接辐射区块,承接景区带动的“溢出效应”,通过做旺一点,带富一片。
二是利益联接驱动。建立了产业、企业和农户利益联接机制的建立。如禾田山谷项目入驻罗潭村后,土地流转为村集体和村民创造年租金收入超过7万元。另外,禾田居山谷现有的114名员工中,80%以上是本地村民,本村员工有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6户8人。他们人均月工资均超过了2000元,真正让贫困户实现了增收。禾田居山谷项目也引发了“蝴蝶效应”,带动深圳万豪、润辉农业等大企业入驻。这种产业、企业和农户利益联接机制的建立,驱动了贫困村华丽蝶变。禾田居山谷的开放,也给禾田居度假酒店带来了客源,从而进一下带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
三是休闲体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和产品开发,促进了旅游特色村镇的建设,也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慈利已建成生态农庄20个,带动800名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四是精品线路撬动。该县积极策划和包装乡村旅游项目,支持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推介拓展万石坪、大峡谷户外运动基地等10条精品户外旅游线路,通过旅游线路串联,实现景村一体、旅居共享,每年吸引国内外120万名户外爱好者来慈休闲体验,带动4500名贫困人口享受旅游红利。
易地搬迁,“搬出来”还要“铺好路”
“宽敞明亮、通水通电、交通方便,这么好的新房子,我们自己仅仅花了9000多块钱,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呀!”坐在新楼房的大门口,慈利县高峰土家族南井村67岁的康兴武很是激动,连连感谢党的好政策。
康兴武的兴奋不无道理。以前,他家住的是乱石砌成的房屋,破旧不堪、昏暗潮湿,每逢下雨就漏水、渗水严重。2016年,慈利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帮助像康兴武这样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去年春节前,该县共有976户、3425人,离开多年固守的“穷山窝”,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超出省定计划120%完成了搬迁任务。2016年慈利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全市的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位居全省前列。今年7月份,省发改委将慈利县作为全省先进推荐到国家发改委,列入了“党的十九大易地扶贫搬迁重大成果展”。
今年,慈利县坚持易地搬迁与完善设施相结合、“挪穷窝”与“换穷业”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分户施策相结合,又将有2084户7516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新房。
邱初开认为,扶贫搬迁不是简单地帮困难群众“挪个窝”,而是要给他们的生产生活“铺好路”。慈利县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搬迁户后续发展问题。江垭镇佛榻坪集中安置点以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为依托规划发展旅游产业承接,龙潭河镇金坪集中安置点、东岳观北坪集中安置点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做到将产业发展贯穿整个规划编制、搬迁安置、脱贫路径、考核验收等全过程,同步谋划,同步推进,让贫困户既“挪穷窝”又“摘穷帽”。
重视医疗+教育,既要身体好也要文化高
很多人变成贫困户往往是因为因病因残,有很贫困户迟迟不能脱贫,也是因病因残。有好的身体是脱贫的重要保障。慈利县积极开展医疗救助脱贫,出台特惠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身体好了,还要解决教育问题。慈利实施“阳光助学”保障工程,推动教育资源向贫困乡村、贫困人口倾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进行“阳光助学”保障,精准资助9511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建档立卡贫困高中生全部享受免学杂费政策。实行保障兜底脱贫,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今年实际已达到285元/月/人,实现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融合”。
除此之外,慈利县还结合生态补偿脱贫。2016年起,全县开始实施天然商品林保护工程,发放天然商品林保护补助资金596万元,涉及292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6万人。2016年在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聘请了292名生态护林员,助力这些贫困户顺利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慈利还成立了目前全省第一家县级众创空间,鼓励创意、创业,慈利县委副书记、县长高靖生介绍,众创空间可以集聚众多年轻创业公司,良好的平台也助推他们进一步与贫困户直接对接,进而产生更多好的项目和脱贫效果。“预计这个空间就能解决五千人左右的脱贫问题。”
慈利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12.53万人,降到2016年底的4.86万人,共减少贫困人口7.67万,贫困发生率由20.11%降至7.84%。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慈利县多管齐下,将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摆脱生活的困境。邱初开表示,“我们将紧盯2018年整县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对标对表,倒逼作战,用脑用心用情用力坚决打好这一仗。今年确保17294名贫困人口脱贫,明年完成余下的任务,甩掉贫困县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