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当脱贫攻坚遇上脆弱生态--来自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报告

2017-09-18 09:26:4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贵阳9月18日电 题:当脱贫攻坚遇上脆弱生态——来自贵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 李银、胡星、李平

贵州,是中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贵州又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两江中下游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又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目前还有372万贫困人口,要在未来3年内告别贫困。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要求贵州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为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贵州,如何在保护环境和摆脱贫困“两个战场”上作战?贵州的实践将诠释一个什么样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美与百姓富共生

山穷水尽怎么活?

今年87岁的刘安国,在30多年前召集村民开会,提出了这个问题。

刘安国所在的毕节市大方县对江镇大山村,地处乌蒙山腹地,典型的喀斯特山区,耕地极少。

“一年四季,土豆当饭。”当时的大山村,全村都是贫困户。家家守着几亩贫瘠地,种些土豆、玉米和荞麦艰难度日。

村民马顺林回忆,那些年一到冬天,村民就放火烧山、铲灰开地,千方百计聚拢土壤,来年小心翼翼地点上玉米。

结果,不仅村民的温饱没有得到解决,村里的29个土山、13个石山还全部成了“光头山”。“喂牛的草,都要到7里地外去割。”马顺林说。

不止在大山村,整个毕节当时都已陷入“人口贫穷、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要想走出恶性循环,唯有在“两个战场”作战。

刘安国和其他4个党员合计,共同贷款8600元购买树苗,每年冬天组织村民上山栽树。十年树木,1.85万棵杉树、6200棵泡桐、802棵杜仲重新染绿周边山头。

如今,在这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7%的村子里,板栗、刺梨等经果林种植、林下养鸡、竹荪、天麻和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正加速推动村民脱贫。全村2300多户村民,还只剩237户贫困户。

相关报道:

    关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