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学者:希望加强中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

参与评论(-)人

作者: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博士后莫斯塔克•阿赫迈德•加力布(MostakAhamedGalib)

翻译:杨伟明

“一带一路”与孟加拉国的关系

在历史上,曾有三条丝绸之路把中国和印度次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南方丝绸之路”曾与孟加拉有着不解之缘。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往使上的盛事。他至少曾于1421年和1431年两次到达孟加拉地区,当时称作“榜葛剌国”。公元1404年,朱棣即位后第二年,孟国王霭牙思丁(Sultan GiyasuddinAzam Shah)即派使节访问中国。

1414年,蔼牙思丁的儿子赛勿丁继位后,派遣使臣把济专程到中国致谢,并送给永乐皇帝一只罕见之物——“麒麟”。所谓“麒麟”,实际上是出自东非的长颈鹿。据记载,这是长颈鹿首次被传入中国。大臣沈度更是画了一幅《榜葛剌国贡麒麟图》。尽管这幅画的原作已遗失,但清代临摹图现仍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中孟友好往来的重要历史见证。

孟加拉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孟加拉国与中国的云南、西藏和四川等地地理上距离较近,是中国与南亚、中亚进行互联互通的一个中转站。同时孟加拉国有充足并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而且孟加拉国也是对中国非常友好的国家。所以在“一带一路”中孟加拉国和中国之间应该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与孟加拉国自身发展规划的契合之处:孟加拉国在“2021年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目标的道路上前进。最近几年孟加拉国的GDP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孟加拉国政府也一直表示要将GDP达到8%左右的增长速度。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仅仅靠廉价劳动力是不够的,必须要吸收国外投资。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仅仅依靠一个或两个关键行业支撑是不够的。这个是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警惕的。如果通过“一带一路”能促进孟加拉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那将是对孟加拉国最大的收益。

同时,电力生产和供给这一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对孟加拉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也非常必要。孟加拉国目前国内电力生产能力是15379兆瓦,未来四年还必须要增加11600兆瓦。但目前孟加拉国储藏的天然气和煤矿是否能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考量。如果进口天然气和煤矿的话,就要考虑目前港口的深度和载货量是否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一个深海港口,以满足煤炭等货物的运输和装载。因此提高电力产量、深海港口建设、进口煤炭以及将GDP

增速提到8%,这些都需要放在一起考虑。

而“一带一路”倡议中也包括这些项目。因为没有电力就没有联通,目前“一带一路”很多项目也是关于电力建设的项目。因此可以看出,“一带一路”项目与孟加拉国发展目标是相契合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能更有效地参与到“一带一路”项目中来。

“一带一路”建设中包含五个方面的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这些联通的建议:政策沟通方面应该加强政策制定者层面的沟通和交流。孟加拉国近几年来一直在推广公私合作伙伴关系项目(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项目,但是取得的成果有限。如果能把PPP项目与“一带一路”结合一起,也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设施联通方面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联通。孟加拉国有廉价的劳动力,但仅有这个并不能保证经济一定发展。必须要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融通方面应加强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很多项目需要担保,如果之前进行很好的沟通,在具体项目上可能就会进行的更加顺畅。民心相通的基础是相互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任何项目都不大可能有很大进展。增进民心相通需要国家之间增进文学、新闻、艺术、教育、研究等不同领域的交流。

孟加拉国内民众对“一带一路”的看法,传达“一带一路”理念方面中孟学者应该注意的:

中孟之间有非常悠久的友好交流历史。中国政府也一直关心孟加拉国的发展,给孟加拉国提供了很多投资和贷款。但是有些援助项目很多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资金没有按照计划使用在需要被使用的地方。如果两国政府能联合监管项目资金的使用,将会更加有助于维护民众利益。另一方面,孟加拉国政府对项目的执行能力也有待提升。如果能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完成项目,那两国政府之间的信任也会增强,对于项目进展有益,民众也能从中受惠,这样他们对“一带一路”的看法也会更加积极。

关于如何向孟加拉国普通民众传达“一带一路”的理念方面,中国和孟加拉国的学者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国外有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声称中国正透过资助等各种方式取得军舰海外停泊基地,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以及泰国等国家的有关港口或机场,这些国家在地图上联系起来像一串珍珠,故被称作“珍珠链战略”。但是,中国这些的资助行为完全属于纯商业的运作,不参与主权的管理,因此,“珍珠链战略”是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制造的一种威胁论调。但这种论调会在理解“一带一路”理念方面给孟加拉国的民众造成消极的影响。两国的专家学者应当积极合作,澄清这种误导民众的论调。

历史上,孟加拉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很多专家学者都是在西方接受的高等教育,他们对于东方国家的一些思想潮流往往带有一种怠慢或轻视的态度。让他们消除这种态度的主要方式有,增加与他们的交流,请他们参加工作组、研讨会,请中国的“一带一路”专家与他们座谈,通过进一步的交流来消除他们的误解。

同时,中国学者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的很多商业企业现在走在最前沿,他们直接和对象国的政府、民众在打交道。其实这个工作应该由中国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承担起来。企业肯定对这个项目是感兴趣的,所以他们有必要更全面了解国家的政策,因此他们应该主动让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加入进来。在专家的协助下,制定更加详细的规划,哪些是跟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项目,哪些是相对不太重要的项目,以制定项目的优先顺序。比如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有两个重点项目,一个是“中巴经济走廊”,还有一个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比这两个项目就会发现,一个进展非常迅速,一个相对滞后。

关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看法: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包含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型经济体,还有两个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孟加拉国和缅甸。组合在一起,就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市场之一。但将两个大型经济体放在一起挑战也是非常明显的。中国政府抱有非常开放的态度,印度莫迪政府也在实行“向东看”的政策。我们希望,即便速度慢一些,这个项目也要往前走。因此这个经济走廊涉及的人口规模是很大的,市场潜力很大。同时专家学者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个经济走廊的主线是K2K,昆昆明、瑞丽、八莫、腊戌、曼德勒、塔姆、英帕尔、锡尔赫特、达卡到加尔各答。我觉得在这条主线上去掉或者加入一些城市,对于整个地区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比如可以加入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加入后并不影响整个经济走廊建设的目标。而印度与孟加拉国已经建立联通机制,印度可以通过孟加拉国加入经济走廊的联通。我认为,就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主体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规划和研究,看通过其他更加灵活的方式是否能进一步推进。另外孟加拉国作为经济走廊中一个有独特地理位置的国家,通过孟加拉国可以和尼泊尔、印度之间进行联通,这也是需要特别考虑的一个因素。

为使“一带一路”合作更有成效,中孟专家学者应该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合作:

对于孟加拉国学者来说,他们应该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内涵和意义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比如之前说的“珍珠链”问题,这是西方的误导,这个问题应该明白。第二,如何将“一带一路”倡议与孟加拉国在2021年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目标相结合,这个问题应该更加深入的研究。第三,孟加拉国从事工程项目的研究员,他们对工程项目的现代化应该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样在与中国工程项目合作的过程中才能减少误解,更加顺畅。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他们首先应该对孟加拉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孟加拉国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比如孟加拉国的电力短缺问题是和港口建设联系在一起的,而港口建设又是和能源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应该搞清楚最主要的问题在哪里,解决了哪个问题后,其他问题也能迎刃而解。这些问题,中国和孟加拉国的专家学者应该一起合作来进行研究。更加深入了解孟加拉国,文学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应该加强文学方面的研究。同时,地缘政治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还有对孟加拉国的民俗文化也应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目前看来,对于“一带一路”人们关注最多的还是它所带来的商业机会。但它实际上是经济贸易基础上的地区合作。这其中不仅有商贸合作,还有人文交流以及能源合作等很多方面。所以“一带一路”是促进沟通与共同发展的平台。所以中国不同领域的学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研究“一带一路”相关领域的问题。他们和企业公司都走在最前线,和对象国的相关政府官员、民众交流能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对他们的研究也更有益。中国学者在这个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可以与企业合作,也可以与政府合作。企业其实更多情况下是技术提供者,他们掌握最新的技术。但合作的过程中涉及地缘政治、国内经济多元主体等复杂的问题,在这方面,经济学家可能比工程师更懂得如何应对。

对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层论坛的期待:

此次高峰论坛将有1200多名中外高层代表参会,涵盖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此次会议上能提出促进“一带一路”发展的新的视角,比如孟加拉国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能够以新的视角进行考量,也许会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带来新的思路。希望各方将协商确定下一阶段双多边重点合作领域,制定面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合作规划,细化具体的行动方案。希望各方能进一步梳理对接重点合作,制定各领域项目清单,把领导人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项目的行动力,落实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各国发展焦点上。希望此次会议上,各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发展规划部以及经济部的政府官员们、专家学者、智库研究员能保持密切的合作和沟通。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员,通过自己的视角阐释和看待“一带一路”,他们如果能建立日常沟通和交流渠道,共同发力达到的效果肯定更好。另外,我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公司也应该提高自身能力。他们也许在工程建设方面具有很高水平,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对地缘政治、对象国国内经济政治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同时,参与这个项目的国家不断增多,建设过程中也出现很多各式各样新的合作方式。希望在中国的帮助和支持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能获得发展和进步,希望他们能结合自己的发展计划,更加积极地加入“一带一路”的合作中去。

带一路”的合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