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思维方式
尽管历史真相并不完全清晰,但“中国侵略印度”成为印度社会多数人的认知。中国在印度的形象由“中印是兄弟”一度变成“中国对印度的背叛”和“忘恩负义”,加之随后印度的国际声望急坠,塑造了印度社会的悲情和对中国的敌意,形成了印度部分媒体和人士长期炒作中国威胁和反华情绪的社会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所谓“战争”实际上只是短时间内目标和范围都有限的边界冲突,没有深入对方本土,两国平民没有被波及。中国军队完成反击后主动撤到战前位置,证明了中国政府没有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战略意图,直到今天,和平谈判仍然是中国解决中印矛盾的基本主张,认为中国对印度怀有敌意的判断是错误的。
如果印度民众发现历史真相不是原来认知的那样,将有助于印度社会多数人摆脱历史悲情,以健康的心态看待中国和中印关系。是否公开这份调查报告是印度的内政,历史真相可以留给专家学者去探讨,两国政府和社会应本着向前看的精神努力发展友好合作。
洞朗对峙期间,印度有高官声称“现在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他当然是指2017年印度国力已经强于1962年,但这种硬力量比拼思维仍然是1962年的思维。人类进入21世纪近20个年头了,处理中印矛盾,发展中印关系要面对21世纪的形势,应该有21世纪的思维和方式。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辉煌成就,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印度立志要成为发达国家,做“有声有色的大国”。可以说,中印都希望能够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让民众的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这是两国的共同点。
中印应全力避免因为误判而发生大规模武装摩擦、冲突,因为这有可能让两国错失国家崛起的历史机遇。中印对抗会让亚洲邻国为难,还会让外来势力离间获利,代价却由中印两国人民承担。
> 擦出更多火花 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耶达技术转化中心的约西?达什蒂博士,6日第一次来到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 “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很好,环境很美。由于刚到,还没有时间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