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历史机遇
在地区合作层面,印度一些人的“后院思维”实际上与这种“战争情绪”也有着非常大的联系。由于一直把南亚视为自己的“后院”,印度一些人对中国与其南亚邻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保持警惕,甚至认为中国有“包围印度”的战略意图。事实上,中国与南亚及印度洋国家间的合作都是正常的国家间关系,中国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包围印度,就像美国没有能力包围中国一样。
在全球化时代,“后院思维”至少在经济上已经完全过时,每一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利益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发展经贸合作关系,中国和印度都要尊重南亚国家的主权和发展愿望。为了化解印度的担忧,中国建设性地提出了“2+1”模式,即中国和印度发挥各自优势在其他南亚国家开展合作,与有关国家一道实现互利共赢。相信随着印度自信心增强,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洞朗对峙发生表明中印因边界争议发生冲突的风险没有完全消除,但对峙没有走向1962年式的冲突,还在于55年后中印相互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对相互的战略意图有了更准确的把握。两国军方和政府间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各层级的沟通机制和信任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和升级。
1962年中印经贸往来的规模非常有限。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未来经济将成为中印关系的压舱石。友好的中印关系对彼此意味着机遇,敌对的中印关系则会给彼此制造很大的麻烦。在我国“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的外交布局中,印度是唯一占齐“首要、基础和关键”的国家。今年4月中印领导人在武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就两国关系发展的长期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对话,表明了两国在各自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中印社会应该跟上领导人的节奏。(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 擦出更多火花 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耶达技术转化中心的约西?达什蒂博士,6日第一次来到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 “我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很好,环境很美。由于刚到,还没有时间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