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聚焦 > 正文

高血压标准之辩:一场事关2.43亿人的争议(7)

事实上,“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是绝大多数高血压专家们的共识,分歧在于是否在当下以降低诊断标准作为解决手段。

“我同意血压控制得低一些会更好,但我认为130/80mmHg应该是一个干预目标,并不是诊断的界限,很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搞混了。”孙宁玲说,干预目标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地去达成的,一旦成为诊断的界限则必须达到这个标准。

陈鲁原也认可这个说法,“应该指出,诊断标准(140/90mmHg)和干预目标两者可以不完全一致。后者在大部分高危或并发症人群中可以达到130/80mmHg以下,这只是干预强度问题。据我了解,在现阶段,国内大多数专家赞成诊断标准(140/90mmHg)与干预目标分设。”

陈鲁原告诉新京报记者,中国的心血管慢病防治,高血压是唯一列入国家管理的项目。诊断标准的修改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还涉及卫生资源、社会医疗保证体系,甚至包括征兵、入职体检等方面。比如以飞行员为例,如果突然把标准降到130/80mmHg,是否会意味着部分人群失业,这是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另一个考量因素来自严峻的现实数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里有一组数据,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51.6%,45.8%与16.8%,这意味着按照现有诊断标准下,2.45亿成人高血压患者中有1亿多人未接受治疗。

陈鲁原介绍,如果采用130/80mmHg的标准,下调后,18岁以上的成人中,每2人中就有1人是高血压;55岁以上者,近70%-80%患有高血压。按现有140/90 mmHg标准估算,国内高血压控制率仅15.3%-16.8%,在全球200个国家中只能排到第121位。下调后国内高血压控制率将至3%,这直接关系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落实。

“显然,降低高血压标准,只会离‘持续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的目标越来越远。”陈鲁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