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3月3日,国际动物系统学与进化杂志《Zoo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报道了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两栖动物新物种——魏氏纤树蛙(Gracixalus weii)。该物种隶属无尾目树蛙科纤树蛙属,是贵州省境内首次发现的纤树蛙属物种。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唐秀俊介绍,2023年8月上旬晚上,研究团队冒着小雨在雷公山海拔1600米区域的竹林中调查时,发现并采集到一只形态特别的雄性纤树蛙标本。通过初步形态特征观察,发现这只纤树蛙标本与目前已发现的纤树蛙物种形态差异较大,怀疑可能是一个新的物种。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形态学对比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认为两栖动物新种,并将其命名为“魏氏纤树蛙”。这是科研团队在雷公山保护区继“雷山臭蛙”之后发现的第二个新种,也是贵州省境内首次发现的纤树蛙属物种。
“魏氏纤树蛙”目前仅发现分布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600米左右的狭窄范围内,数量极其稀少。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山涧溪沟旁的竹林内。这种树蛙背侧为棕色至米色,肩部具倒“Y”形深棕色斑纹,头部、身体和四肢的背侧和侧面皮肤粗糙,脚趾的蹼中等发育,手指的蹼初等发育,雄性具有声囊,第一指基部具有婚垫等特征。
该树蛙的命名是为了向贵阳学院魏刚教授致敬,以表彰他对贵州两栖动物系统学研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做出的贡献。
唐秀俊表示,新物种的发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展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而且对未来科学研究及有针对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南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在浙江省发现了一个两栖动物新物种——姬林蛙,这是中国已知林蛙中体型最小的一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期刊上
2024-12-07 22:49:30浙江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福建省宁德市南漈山发现了一种新的两栖动物——立春角蟾。这一科研成果已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发表
2024-11-08 10:32:00眼睛似犄角!我国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立春角蟾科研人员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的一处喀斯特洞穴里,发现了一种新的苦苣苔科植物,并将其命名为“兴义报春苣苔”。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
2025-01-08 23:35:32贵州发现洞穴植物新物种近日,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发表了一种产于阳江的川苔草科植物新种——阳江川苔草。这是首个以阳江命名的植物,标志着川苔草属植物家族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2024-12-18 22:51:51广东发现全球新物种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广西乐业县进行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区综合科学考察时,发现了一种新的高大乔木物种“乐业山羊角树”。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Keys上
2024-11-12 23:50:00广西发现植物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