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女性电影在影坛的崛起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被观众称为“女性主义电影元年”。从年初的《热辣滚烫》(以34.60亿成为今年中国内地市场的票房冠军)到年末的《好东西》(以86.8分登上今年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榜榜首),女性主创和女性题材取得的票房与口碑都显得格外耀眼。多元化的女性形象、新颖的情节走向和情感探索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体验。
这些女性电影在一些男性用户为主的网络平台上频繁陷入争议:女性视角、议题的正确性是否压过了电影镜头语言的表达水准?导演黄蜀芹认为,女性主义电影就像在南北朝向的房间里打通了一道东西向的窗,侧面的风景带来另一半意蕴、情怀,这将使世界更完整。
剧集方面,女性题材作品也有所突破。除了注重商业性的“大女主”套路之外,呈现普通女性命运的故事获得了更多观众认可。《我的阿勒泰》(豆瓣评分8.9)、《山花烂漫时》(豆瓣评分9.6)、《小巷人家》(豆瓣评分8.2)展现了不同年代女性的生活智慧与女性群体间的亲密关系。从北疆草原到西部山区再到东部沿海,剧中的女性人物没有特权加持,也没有爱情的恩赐,在最平凡琐碎的日子里劳作、学习、互相温暖、互相依靠,争取自己的人生。这三部剧都有一种幽默的语言风格,让她们面对艰难困苦的乐观态度显得更加鲜活动人。
今年也是女性脱口秀表演的“上桌”之年,两档热播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涌现出一批让人印象深刻的女脱口秀演员。越来越多女性受到鼓励,用脱口秀这种形式表达自我。面对题材是否过于局限的问题,她们坦然接受“以后就讲这个了”。
近年来,女性话题在流行文化中已经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女性题材作品的持续高光成为了一种趋势。但除了以此作为流量密码批量生产的口号、金句、爽剧、爽文,观众对多样化内容的强烈需求更应该被满足。今年这些影视剧、综艺作品带来的创新和成绩让更多观众受到鼓舞,看见更真实的女性处境。
2024年春节档,贾玲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热辣滚烫》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但上映后一直深陷舆论漩涡:这是不是一场靠减肥吸引眼球的营销事件?贾玲减肥是真的吗?她复胖了吗?然而,这部电影的核心在于一个习惯讨好所有人的女性如何重获新生。片中主角杜乐莹(贾玲饰)在经历了老板、朋友、家人、男友的各种背刺后,终于凭借准备拳击比赛重拾生活的勇气。艰苦的训练让她一次次体验生理极限;参加比赛时面对专业对手,她也选择勇敢应战,不断倒下再站起来。“你只活一次”的信念支撑着她做到这一切,这也是电影的英文片名(YOLO,“You Only Live Once”的缩写)所传达的主题。当片尾放出贾玲本人为了这部电影长达一年的减重过程,这一主题更具感染力。
9月上映的《出走的决心》同样可以被放置在“你只活一次”的主题下理解。这部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50岁阿姨苏敏自驾游的经历。她在原生家庭和婚姻中隐忍几十年,终于勇敢地踏上自我发现之旅。电影中,以苏敏为原型的角色李红(咏梅饰)在长女、妻子、母亲、姥姥的多重角色中付出,压抑了大半生。她一直在等走出去的机会,出去上学、工作,见识更大的世界。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她仓促走进婚姻,却陷入另一个困境。当精神层面渐渐被逼入绝境,李红终于鼓起勇气,抛开所有,踏上了自己内心向往的道路。因为只活一次,所以想看看“日子还有没有别的过法”。
今年给观众带来力量感的还有一部引进电影《泳者之心》(Young Woman and the Sea)。影片改编自历史上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泳者特鲁迪·埃德尔的传奇经历。特鲁迪获得成功靠的不是天赋,而是顽强的意志力。她征服了大海,打破了男子纪录,更重要的是,她打败了根深蒂固的社会偏见。她用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了,“我决定”“我想要”,比“我能够”更重要。
5月,一部改编自作家李娟同名散文集的8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成为许多人的“赛博氧吧”。原作记录了李娟在北疆阿勒泰地区的乡居生活,剧集完全保留了原作恬淡的精神气质。阿勒泰成为治愈人心的远方乌托邦,不仅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剧中人物松弛的生活状态和强大的精神内核。第一集中,热爱写作却不得法门的少女李文秀在一场知名作家的讲座中受到启发,她认真地写下一行字:“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因为在大城市追求文学梦屡屡碰壁,文秀回到母亲张凤侠所在的村落,通过努力融入当地生活,重新获得了热爱和灵感。
导演滕丛丛创造了一个自由独立的草原侠女张凤侠,她敢于爱,享受爱,不怕受伤,爱错了人也不埋怨自己,她的生活不会被男人、女儿影响,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剧中的其他女性角色也显示出国产剧中少见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从她们的真实生活中来,而非创作者强加的虚空想象。
11月,关于一群70岁至90多岁的老年华裔女性的纪录片《女人世界》上映10天,吸引了超过9000人在豆瓣为它打出8.4的高分。这群老年舞者组成的“都板街舞团”至今仍然活跃,常常在华人街进行慈善演出。导演杨圆圆表示,舞团里的奶奶们似乎有种不输青少年的心态与活力,追求自由、美丽与爱情。她们打破了人们对老年女性含饴弄孙、平静沉默的刻板印象,呼应了当下流行的说法:“七十岁正是闯的年纪”。
轻盈、幽默是今年许多女性作品的基调。不同于以往的苦难叙事,越来越多创作者在表现女性困境的同时,努力挖掘日常琐碎中支撑她们的小事。邵艺辉导演的《好东西》就是这种风格的典型。前调查记者、单亲妈妈王铁梅(宋佳饰)带着9岁的女儿王茉莉(曾慕梅饰)搬进了弄堂生活,邻居是一个做乐队的年轻女孩小叶(钟楚曦饰)。铁梅、茉莉、小叶,三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人生各自展开。小叶鼓励茉莉学打架子鼓,并告诉她:“你怎么打鼓,女孩就怎么打。”不被定义的自由,正是很多女性在成长中缺失的。《好东西》广泛涉及了近几年大众熟知的各种女性话题:育儿分工、月经羞耻、恋爱脑……既犀利又温暖,却不让人感到冒犯。
如果说《好东西》当中的大部分叙事元素来自观念更为进步的城市女性圈层,同样由宋佳主演的另一部作品——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则截然相反。《山花烂漫时》的故事背景是偏远山村,主要情节改编自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事迹。这次改编的电视剧版之所以大获成功,主要是通过各种细节把张桂梅还原为一个鲜活的人。东北口音的张桂梅说话自带喜感,现实中她也会因为山路太远骂脏话;与老师同学斗嘴讲笑话;花奖金给女高的孩子们买奶茶。从创校到送走第一届学生,她不是苦哈哈地独自熬过来,而是需要和学生、老师、家长、官员、企业家各色人等“斗智斗勇”。她给学校拉赞助、招老师时的软磨硬泡的劲头和口才,完全不输销售冠军。不喊苦也不卖惨,办法总比困难多,务实地克服每一个具体的困难,让整个剧的基调显得松弛、幽默、生机勃勃。
在这些作品中,幽默不仅没有削弱表达,反而让观念更容易传播。这也是女性脱口秀带来的影响。今年越来越多女性受到鼓励,用脱口秀这种形式表达自我。女演员不用再扮丑搞笑,也不用作为笑料包袱里的功能牌出现,她们只是说出自己成长中的阻碍、日常里的困难就足够好笑。
双女主的人物设置在女性作品中十分常见。随着观念进步,观众对女主之间是否有不必要的“雌竞”已经非常敏感。因此,展现纯粹、真挚的女性情谊的作品越来越多。两位女主大多性格迥异,甚至截然相反,有的是成年后不打不相识,有的是从小一起长大,但她们互相之间的理解、支持远远超过其他关系。这也让更多女性看到爱情以外的亲密关系样本,生活选择更加多样。
在11月热播的年代剧《小巷人家》中,黄玲(闫妮饰)和宋莹(蒋欣饰)同在苏州一家国营棉纺织厂工作,因为单位分房成了邻居,此后成为肝胆相照的姐妹。黄玲温柔内敛,宋莹直爽泼辣,她们的情谊并不体现在精神共鸣,而是更多建筑在帮助对方争取利益、改善生活上。20世纪70年代物资短缺,大部分矛盾都基于此。宋莹为了分房找领导大闹,所有人都看到了她不好惹的一面,只有黄玲知道她的软肋和委屈;黄玲给宋莹和孩子们都做了新衣服,宋莹鼓励她也应该打扮自己;当宋莹一家搬去广州,黄玲对女儿说:“这个院子里,再也没人护着你妈了。”在女性牺牲奉献还是主流价值观的时代,她们互相呵护、帮衬,拒绝委屈。
相比之下,日剧《住宅区的两人》展现了一种更平淡惬意的养老搭子。从幼儿园起就是好朋友的太田野枝(小泉今日子饰)和樱井奈津子(小林聪美饰)经过不同的人生际遇,在55岁之后都回到了小时候的住宅区开始独居生活,再度成为邻居。这部剧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最治愈的就是两人相伴的琐碎日常:野枝每天下班回来总是第一时间去小奈家坐坐,做得一手好菜的小奈已经准备好晚餐,并且在手账里画上“今日美食”;野枝常常赞美小奈的厨艺,偶尔也会带回好吃的和小奈分享;两人就这样一起吃饭、看电视,饭后坐在阳台上,吃着点心喝着热茶聊闲天儿。有时她们也会因为性格迥异而互相看不惯甚至争吵,但半个世纪的情谊让她们很快就能原谅对方:“我知道野枝的所有优点与缺点,所以那种事就算了吧。”有了彼此的陪伴,变老好像也并不可怕。
整体来看,今年最具话题热度的女性作品都明显倾向于轻松乐观。女性创作者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是一种对现实的进一步回应:打破旧叙事,然后呢?面对困境,女性角色或者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者在同性群体中取得帮助。男性不再是她们人生的关键人物,爱情也不再是唯一的归宿。这种变化本身就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让更多女性看见了新的游戏规则,新的生活方式。
今年中秋节假期,人流如织的景象激发了高涨的人气,共同绘制出一幅生动的流动中国画卷,映射出中国经济在稳定中持续前进的趋势
2024-09-19 17:25:332024年中秋假期盘点